小行者大鬧五莊觀7100字(1 / 3)

清風便入內去稟知鎮元大仙道:“外麵來了四個和尚,說是大唐國王差他去西域見佛求解的,路過此山,要求見祖師。一個是師父,三個是徒弟,行藏模樣,就與那年求經的一般無二。”鎮元大仙道:“那年,那唐三藏乃金蟬子轉世,與我是舊識,那孫行者後來又與我八拜為交,故殷勤款待他;今日這四個和尚,知他有來曆沒來曆?我怎輕易去見他!你隻回了吧。若念同是善門,留他一茶一飯足矣!”清風領命,出到殿上回複唐長老道:“家師近日養靜,概不見客。若要相會,候老師父西天求解回來吧。若是路上未曾吃飯,請坐坐,便齋用了去。”唐半偈聽了,卻也默默無言。旁邊小行者早不忿道:“你這師父忒也妄自尊大!我們又不是專一遊方化齋的,今日偶便過此,我老師父要會一會,也是一團恭敬之心,怎麼躲在裏麵裝模作樣不肯出來?”清風笑道:“這位師父說話倒也好笑,你們是釋教,我們是道教,又素不相識,偶然到此,又不是特特為家師來的,見也罷,不見也罷,有什麼統屬相關,上門怪人!”小行者道:“既是釋教與道教無統屬相關,為何當年唐佛師與孫佛師到此,留他住了許久,又做人參果會請他,今日卻這等薄待我們?”清風道:“這話說得一發好笑,各人有各人的情分,你哪裏管得許多!”小行者道:“他們有甚情分?”清風道:“你不知,那唐三藏前身原是金蟬子,曾在佛前親手傳茶與我師父吃,是個舊交;孫行者初也無緣,行凶羅唕,被我本師拿住,捆了鞭打,又拿他下油鍋,因愛他會騰挪,有手段,又有大體麵能請觀世音來醫活人參果樹,兩下打成相識,故與他八拜結為弟兄。有此因緣,故留住許久。你們沒一些來曆,怎麼爭得!”小行者笑道:“若是這等說來,我與你師父就是真真的通家了。”清風笑道:“又來說謊!且問你:遊方和尚家在哪裏?就是有家,不過空門,也不能有欲以觀俺玄門之竅,卻從哪裏通起?莫要信口騙人。”小行者道:“不騙你!我與你實說罷,我就是孫大聖的嫡派子孫。孫大聖既與你師父為八拜之交,我豈不是通家?”清風道:“這是冒不得的!那孫大聖好大有手段,使一條金箍棒有萬斤輕重,被我師父拿住又走了。你既要充他子孫,也要有二、三分本事。”明月接說道:“不但孫行者有本事,就是二徒弟豬八戒那柄釘耙,與三徒弟沙和尚那條禪杖,也甚是利害。”小行者笑道:“原來你們隻奉承狠的,我祖大聖既有金箍鐵棒,我難道就沒有?”就在耳朵中取出繡花針變做金箍鐵捧,走出殿外舞了一回,豎在月台上道:“你看這是什麼?終不成也是假冒!”豬一戒與沙彌見小行者賣弄,也撤出釘耙、禪杖放在台邊,道:“請看看,比當年的可差不多。”兩個道童看見也著驚道:“原來四位師父也不是凡人,既有來曆,不須著急。”清風因看著明月說道:“你可快備齋,請四位老師父暫且用些,等我進去再稟知師父,或者出來相見,也未可知。”唐半偈忙稱謝道:“如此多感。”說罷,明月就邀唐長老四眾到客堂去吃齋;清風依舊走到火雲樓見鎮元大仙,將前情細細說了一遍。大仙道:“我方才靜觀,這些來因已知道了。若論孫鬥戰與我有交,他的子孫就是我子侄一般,理該和氣待他。但他倚著後天之強,不識先天之妙,若不叫他費些氣力,我仙家作用他也不知。”因分付清風道:“且去單請他師父來見,我自有處。”清風領命走到客堂,等他師徒們吃完了齋方說道:“家師聞知俱是知交,就該出見,因一向養靜,不敢破例,命我先請唐老師父進去一會吧。”豬一戒道:“難道我們就進去不得?”清風道:“先師後徒,禮也!不要性急,少不得一個個都要請的。”豬一戒還要發話,早被唐半偈喝住道:“大仙肯容我謁見,已是天大的情分,你怎敢胡爭!”豬一戒方不敢開口。

清風遂領著唐半偈,竟到火雲樓來。到得樓下,早又有一個小童撐開簾子,請唐半偈入去。唐半偈入到樓中,望見鎮元大仙高坐在上麵,就合掌膜拜道:“貧僧大顛,謹參見祖師。”那大仙看見,忙降座攙住道:“我與你釋、道分途,禮當賓主,怎麼如此謙恭?”唐半偈道:“大仙乃當代祖師,大顛不過一介凡僧,今得仰瞻圓範,實出萬幸,敢不頂禮,以展微誠!”大仙道:“體力雖別,聖凡性道實無高下。顛師既肯努力靈山,自是佛門法器,不應過為分別,還是賓主為宜。”唐半偈哪裏肯依,遜讓了多時,畢竟以弟子禮參拜大仙。參拜完,大仙讓坐,命童子傳茶。茶畢,大仙便問道:“當年唐旃檀努力求經,蓋有前因,故曆多魔,以彰佛罰;今顛師既無前因,隻在家修持,未嚐不可證果,何故又承命西行?”唐半偈道:“努力必待前因,則惟佛成佛,而凡夫萬劫不出凡夫矣!貧僧此行,豈敢妄希佛果,但願舍此凡夫耳!”大仙點頭道:“聖凡疆界,顛師一言盡撤,佛器,佛器!”又命童子擺出許多仙家果品,留唐長老在樓下茶話不題。

卻說小行者弟兄三人,在外麵等了半晌不見出來,心下焦躁道:“今日尚早,這樣好天氣,齋又吃了,不走路,隻管在裏麵講些什麼?”又等了一會,不見動靜。小行者對著明月道:“央你進去催催我們老師父出來吧,隻管耽擱,恐怕誤了前程。”明月答應道:“待我進去說。”去了半晌方出來回說道:“家師說西方路上妖魔最多,料想到不得靈山,枉送了一條性命,不如在火雲樓跟家師修行,或者還有個出頭日子。唐師父悔悟過來,情願在此修行,不去了,故著我傳言,叫你們去了吧。”小行者聽了大怒道:“胡說!哪有此事?”明月道:“你不信,你自家進去見你師父就明白了。”小行者道:“待我進去問。”跟著明月走到火雲樓下,隻聽得唐長老在內,與大仙攀今吊古的談論,忍不住在簾外高聲叫道:“師父,既見過,去了吧!我聞大道無言,隻管講什麼!”唐半偈未及答應,大仙早問道:“什麼人到此喧嚷?”唐半偈忙起身賠罪道:“是愚徒孫履真催貧僧早去,村野不知禮法,多有唐突,望祖師恕之。”大仙道:“既是高徙,可叫他進來,我對他說。”明月遂掀開簾子,讓小行者進去。小行者走到樓下,望著大仙也不為禮,隻睜著眼看。大仙問道:“你是什麼人?”小行者道:“我已對童兒講明,是你昔年八拜為交的孫大聖就是家祖。他是什麼人,我就是什麼人。”大仙道:“既是佛家支派,也該習些規矩。”小行者道:“規矩都是些虛文套子,習他隻好哄鬼。”大仙道:“這也罷了!隻是你師父德行雖高,卻終是凡胎,西方路上千魔百怪,怎生去得?我故留他在此修行,保全性命。你們可各尋頭路,不必在此守候。”小行者道:“鎮元老先,你雖說有三分仙氣,卻一毫德行也無。我師父奉大唐夭子之命,往靈山拜佛求解,你卻在半路上邀截他修行!我不知道你這樣歪心肝賊肚腸修出什麼行來?倒不如將這五莊觀一把火燒光了,轉隨我師父到西天去,見世尊懺梅懺悔!縱不能夠證果,還不失本來幹淨麵目;若隻管撐持這些旁門架子,究竟何益?”大仙道:“你既要你師父西去,我也不強留,隻恐怕你沒甚本事,保他不去。”小行者笑道:“不是誇口說,托賴祖大聖家傳這條金箍鐵棒,若是西方路上有幾千幾萬個的妖精,也還不夠打哩!況我二師弟豬一戒一柄釘耙,三師弟沙彌一條禪杖,也是不怕鬼神的!先生你不要替古人擔憂。”大仙笑道:“你們若果有這樣手段便也去得,隻怕說得出行不得。”小行者道:“你若不信,請到樓外來,試試我的金箍鐵棒看何如?”大仙又笑道:“這些蒼蠅舞燈草的伎倆,試他做甚?隻與你講過,我留你師父坐在此樓下,我又不動手,隻要你請了師父出去,便算你有些手段,我便也象昔年,做人參果會請你;若是請不出去,帶累他有些災難,我叫你這小賊猴活不成!那時卻莫對孫鬥戰說我無情。”小行者笑道:“先生不要說謊,等我去叫了兩個兄弟來做個證見。”大仙點頭道:“你去叫來也好。”小行者慌忙走到客堂,與豬—戒、沙彌細細將前言說了一遍。豬一戒大喜道:“我正想這觀裏的人參果,不知是個甚味兒?大家去攙了師父出來,不怕他不請我們嚐嚐。快去快來。”遂一齊走到火雲樓下,再抬頭看時,隻見那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