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啟程(2 / 2)

做完這一切,金光一閃,觀音便化作一道金虹朝著西方投射而去,消失在了茫茫天際之間。

“恭送觀世音菩薩,菩薩淨身不朽,佛法無邊。”李世民連忙帶著眾大臣一起朝著西天遙遙一拜。

水陸大會也跟著徹底落幕,李世民跟三藏道別之後,就帶著群臣班師回朝了,臨走前他看了李恪一眼,目光閃爍,就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恪則是留在了化生寺,三藏說他從此就是佛門弟子了,不應再和凡塵之事扯上瓜葛。所以讓他流了下來,順便幫他進行剃度,正式進入沙門。

一聽說要剃度,李恪連忙跟三藏說論了好久,說什麼觀音菩薩就是沒有剃度的,還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相外表不重要。可是若要討論佛法,他又如何能辯的過三藏這位佛法造詣精深的高手呢,其所說的種種理由俱都被駁了回來,最後無奈的接受了剃度。

剃度過程中,李恪看著自己的一頭黑發一點點的被割下,從自己的眼前飄落,心中一歎,竟有著一種過去種種皆是幻想,從此凋落塵土間,不留身與形。

伸手摸著自己頭上那個圓溜溜的光頭,李恪心中複雜,既有失落又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就這樣進入佛門了?他在心中斷疑問著自己,最後得出的答案都是,自己確實就這樣進入了佛門了,以後就是一個脖頂光頭的和尚了。

三天之後,長安城外的一片柳樹林前,李世民攜帶者眾大臣為李恪和三藏兩人送行。

“三藏,此去路途遙遠,艱險重重,不知何時方能歸來啊。”李世民對著三藏歎息說道。

“陛下,貧僧此去少則三五載,多則七八年必定發攜帶真經歸來,陛下勿要煩擾。”三藏答道。

“少則三五載,多則七八年”,李世民重複著這兩句話,“好,朕就在長安城中等待你的歸來,無論是三五載,還是七八年,朕都一定要等到你取得真經歸來之時。”

看著李世民情真意切的一番話,三藏頓感心頭一熱,一種故鄉別緒湧上心頭,“陛下,盡管前路山高路險,妖魔鬼怪阻路,貧僧亦要誓死西去,到得靈山,為陛下,為東土的眾生取來真經。”

李世民突然手搭在三藏的手上,而後拉著他向前走去了幾步,麵向西方,仰頭道:“蒼天在上,佛祖為證,今日朕與三藏法師結為異性兄弟,從此同心同德,誓為東土眾生求得真經。”

“這,陛下,這如何使得!”三藏立刻心中一慌,急忙推辭,可是李世民卻是牢牢抓住他的手,不放開。

後麵眾大臣聽到了此話,也都是麵麵相覷,想要阻止,可是又都沒敢向前,而唯一敢於諫言的魏征,卻又生病不來,所以也就無人敢向前勸阻了。

“禦弟莫要推辭,你為朕和大唐百姓不辭幸苦,親赴生死,此行此舉,當得朕之禦弟。”李世民不容置疑的道。

三藏輕聲歎息,“既然陛下如此說,貧僧就答應了”,跟著抬頭仰天,“貧僧三藏,今日與大唐皇帝皆為異性兄弟,從此踏上西行路,不取真經,絕不回頭。”

“禦弟,以後你就以為大唐為姓吧,名為唐三藏。”李世民拉著他的手道。

“唐三藏拜見陛下。”三藏直接一個轉身,彎腰一拜。

李世民含笑點了點頭,跟著轉頭看向了站在三藏身後的李恪,“恪兒,你後你就要好好跟著你師傅去西天取經,路上要好好保護你師傅,一定要將真經取回來。”

“悟塵知道,悟塵一定會保護師傅西去,到得靈山,得見如來佛祖。”李恪口宣佛號,對著李世民行了個佛禮道。

看著李恪如此表現,李世民眉頭一皺,“既然如此,那禦弟,你們就上路吧,朕在長安城中等候你等的消息。”

“是,陛下。”唐三藏一拜道。

辭別了李世民,李恪兩人一路向西行去,在他們的身後還跟著十數名護衛,他們都是李世民派來保護他們西去的。

行了數日之後,他們來到了一種大山之中,進入其中,發現山林密布,道路全無,完全分不清楚方向。在那大山之中不時的傳來野獸凶禽的嘶吼狂嘯之聲,在山穀之間回蕩,聲聲幽幽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