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招了那麼多人(1 / 3)

魯州的春天似乎更懂得給人一種暖意,說熱就熱了。

上個星期還有點春寒料峭,突然間變得春意盎然。倘若呆在房間裏,稍微還有點凍腳,但在戶外,風已然是暖的,溫度也比室內高。

校園裏也變得熱鬧起來,熙熙攘攘的學生們在走路、在讀書、在拍照、在打鬧……一般女學生會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向宿舍或圖書館走去,而男生則不這樣,他們一般走得飛快,沒有這般親密。

李猛在學校分配的過渡房陽台上往下看這些學生,4樓的角度正好,不高不低。

雖然是過渡房,其實裏麵住的老師大多都在學校外麵買了房,老師們就將分配的過渡房租給學生賺房租。

李猛的這一棟就隻剩了兩位新來的老師,因為這兩年房價漲得太快,沒錢買房。老教師基本都買了。

在陽台上吸著15塊錢一盒的利群香煙,加一杯剛泡好的清香型鐵觀音,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養成了這個習慣。

在下午4點多太陽還沒下山的時候,獨自享受這樣一個人的安逸時光,真是幸福。偶爾再放首葫蘆絲或者古箏音樂,生活不要太愜意。

突然想到晚上南小林邀請去喝酒小聚,李猛便猛吸了最後一口香煙,將煙頭摁滅在從實驗室拿的燒杯裏。

李猛是魯陽學院農學院的大學教師,確切的說是一個入職3年的講師。即便當老師已有3年,臉上依然還有些許學生氣,走在校園裏,有時候別人以為他是大學生。

由於平時做生物實驗,自己房間裏沒有煙灰缸,索性從實驗室拿一個燒杯代替,也頗有個性。

5點左右,從校園後門往左拐,進入一個小巷子,在巷子的盡頭,李猛進了一家超市買了1瓶5年魯泉特曲酒,來到超市對麵的“好吃憋”飯店。

“好吃憋”飯店是個小飯館,由於距離學校門口有一段距離,平時幾乎沒有學生來這裏吃飯,顧客都是附近小區裏的居民。

老板娘馬曉虹看到李猛走來,熱情地招呼,“李老師,今天過來了,幾個人?”

“兩個人。”

這會吃飯還早,李猛拿了張塑料椅子在門口坐著,看著街上的行人,放學的孩子,等南小林過來。

南小林和李猛是同一年入職的博士,因為是一起麵試,一起入職,一個學院,又都是外地人,所以自然而然地近了一層關係。

這在高校很正常,因為是新人,初來乍到,遇到事情大家就會在一起討論、吐槽,甚至有老師還創建了XX年入職群。平常沒事的時候,李猛和南小林經常在一起小酌、聊天。

5點半左右,南小林來了,“剛才手上有點事,耽擱了。”

“沒事,我也剛到。”隨後李猛給馬曉虹說,“老板娘,老三樣。”

“好的!”馬曉虹笑臉相迎。

由於經常來這家飯館吃飯,李猛早已成為這裏的老顧客,和老板馬曉虹也比較熟。馬曉虹今年30多歲,是個身材嫵媚、待人大方的女人。

起先這家店是馬曉虹和老公於超開的,後來因為不能生育離婚,中間飯店關了一陣子,再開業就由馬曉虹一個人經營。

“好吃憋”飯店的菜並不比旁邊連鎖的大飯店便宜,李猛選擇這裏主要是因為人少,菜做得倒還可口,是家常菜。

李猛在這裏吃得次數多,每種菜基本上都吃過,老三樣其實是油炸花生米、炒毛豆、爆炒小炸魚。不僅實惠,而且適合下酒。

看時間差不多了,李猛和南小林進屋,花生米和炒毛豆已經在桌上擺好,李猛笑著對南小林說:“隨便坐。”

二人坐下,打開酒,倒上。

南小林看了一眼李猛,“聽說了麼?咱們院又招了8位博士!”

李猛聽了有些驚訝,內心卻開始盤算,自己來的那一年招了6個博士,之前一年4個,前年8個,去年9個,“算上3個零幾年入校的老博士,現在學院已經有30個博士,這上半年剛開始就又招了8個,我的個乖,學院要幹什麼?”

“是啊,咱們剛來的時候,學院才40多位教師,現在都70多位教師了。上半年才剛開學,就招了這麼多,今年招15個都有可能。”南小林邊說邊拿起酒杯,和李猛碰了一下。

“況且現在按學校的政策,配偶有碩士學位的可以安排工作,若兩口子都是學農業的,不知道多少人要來咱們學院。也不知道院長怎麼想的,什麼人都招,也沒有個計劃,連專業都不限製。現在學院裏,有搞古生物化石的,有做植物分類的,有做微生物的,有做水稻的,有做昆蟲的,有做生態的,有做園林的,有醫學的,有做葡萄酒的,有做水產養殖的……表麵上看很厲害,學院什麼人才都有,揉成一股繩,可以做成大事。但是實際不然,現在每個學科和研究方向都需要團隊,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整個學院其實是一盤散沙!”說完,李猛喝了一大口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