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浪子回頭(1 / 3)

回到家裏,躺在床上,李猛感覺很恐慌。

明年自己就35歲了,35歲對青年教師是一個坎,絕大部分學校都要求應聘人員在35歲以下,除非是正高職稱或學科帶頭人,年齡可以放寬到45歲,頭上最好還要有傑青、千人等帽子。但自己來學校3年來也沒有發表什麼成果,課題也沒有申請到,自己的實驗也一拖再拖,到現在還沒有建立起實驗體係,最心痛的是,自己也沒有經費去做。

理科不像文科,理科做實驗要買材料、試劑、耗材,之後還要測試、驗證等一係列程序,很燒錢。學校給的5萬元博士科研啟動經費,也基本上用完了。

如果現在被辭退,一沒有年齡優勢,二沒有科研成果,即便別的學校要,現在職稱隻是講師,到那邊也要從講師開始評副教授,說不定壓力更大,看來在魯陽學院裏呆著好像是最安全的。

但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教學如果不能過關,科研又做不出來,就是死路一條。即使在魯陽學院也呆不長久,溫水煮青蛙,遲早喪失了競爭力。因此,還得馬上理清思路,怎麼循序漸進,力爭上遊,讓同事和院長趙海清也刮目相看。

想到這裏,李猛內心有些激動,他從床上騰地一下坐起來,準備到書桌前把計劃寫下來。

但走到書房,看到書桌上亂七八糟的,書、本子、紙,亂得慘不忍睹。李猛想著,還是收拾一下吧,這麼亂,真不像個正常人呆的房間。

索性先把書房整理一下,該扔的仍,經常不用的書先放到書架上,中性筆等也放到筆筒裏,特別是放煙頭和煙灰的燒杯,都有了異味,也倒掉清洗一下。

經過一番清理,終於幹淨了,再把地掃一下,垃圾都放到一個大塑料袋裏,一會下樓扔到垃圾桶裏。李猛一口氣用了3個垃圾袋,真沒想到光書房就這麼多垃圾。

接著整理客廳,桌子上的碗筷、盤子先丟到廚房,把桌子清理整潔,找塊抹布抹幹淨,再把地掃一下,最後把垃圾倒到一個快遞的大紙盒子裏。

等所有地方都弄完以後,看起來果然好多了。李猛為自己的成果感到舒暢,順手瞅一眼手表,特娘的,都已經晚上8點多了,別說,幹起活來還真沒覺得時間過得這麼快。

唉,自己單身這麼多年,要是有個老婆在家裏給洗衣做飯該有多好。

李猛從口袋掏出一顆煙,點上吸了起來,竟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大學時,自己談的第一個女朋友。女朋友是外語學院的,可以說是互相愛慕,經常一起去食堂,一起自習,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但到了畢業季,原本以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結果終究如此,李猛和大多數學生一樣,毫無懸念的與女朋友分手了。原因是女朋友執意要回老家工作,自己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去了一家養牛場做技術工,後來就沒有了聯係。

但是,自己的命運也是不幸。丟了女朋友不說,本以為到了養牛場,大學生會得到應有的尊重,每天喂牛,掃牛糞,打掃牛舍,弄飼料。誰知,老板卻拿他們和農民比。李猛在家也沒有幹過多少農活,當然比不上農民幹活利索,更讓他生氣的是,關鍵有技術的工作根本不讓他們本科生粘手,擠牛奶也隻讓在旁邊看,知識在此處簡直無用武之地。

接著李猛就選擇了考研,研究生畢業後到農科院工作,由於和導師配合的比較好,就又考了導師的博士研究生。

但研究生做實驗和工作人員做實驗的性質不一樣,這一點李猛沒有料想到。工作就是工作,下班就可以回家。但學生不同,有畢業的壓力,要畢業就得有論文,並且研究所要求必須要發一篇影響因子3分以上的文章才能畢業。所以,李猛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做實驗,導師最初說李猛的工作可以發一篇頂尖期刊,對於那時的李猛,竟想當然的信了。

但投稿過程嚴重地打擊了李猛的自信,從影響因子20分的雜誌,到10分,到8分,再到5分,每次投稿都被拒稿。最後李猛也失望了,快點發出來得了,慶幸在畢業前發了一篇4分的雜誌。文章是發出來了,本想著可以順利畢業,但導師說實驗還沒做完,還有一些現象的機理還沒有弄清楚,等做完了再畢業,你可以先找工作,等找到後再申請博士畢業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