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學院要求,每個老師都要帶畢業論文。以前學院裏的老師誰想帶多少畢業論文,就帶多少。所以有的老師每一屆帶十幾、二十個,有的老師一個都不帶,整體比較自由。當然帶一個學生補貼教師300元指導費。
但後來學校審核評估,專家說畢業論文不能這麼隨意,要保證質量,一個老師帶20個學生能指導好論文麼,能保證質量麼?遂評估專家要求必須整改。
因此學校規定,每個教師指導的學生最多不能超過7個,並且指導費也取消,隻在教學工作量不足時,一個學生補十個學時,最多計70學時教學工作量。
這個通知在老師之間炸開了鍋。沒有錢,誰也不想多帶學生。因為帶的學生越多,工作量就越大,而且教學文檔整理起來非常麻煩,特別是在評估的時候。不僅如此,一般情況下,老師每年的教學工作量都是夠的,所以誰都不想攬這麼多無用功。
大家都知道,學校領導的一貫作風是責任到人,誰帶的學生,出問題誰負責。這樣,所有老師都不帶,誰帶的多誰是傻子,給自己找麻煩。但學生要畢業,二級學院領導開始著急,後來定了一個製度,每個老師必須帶畢業論文。按每屆學生人數,除以教師人數,那麼每個老師就帶多少。
李猛是不想帶的,他以前嚐試過帶本科生做實驗,但現在的本科生和自己上學那會已經不一樣了,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學生家庭條件明顯比以前好了。一窮二白的少,大多數家庭都已進入小康,特別是來自南方城市的學生。
並且學生做兼職更容易,送外賣、快遞、家教、刷單,自己創業等。從學生的微信朋友圈都可以看出,學生旅遊、遊玩、聚餐,生活也比李猛大學時豐富得多。
這些也都暗示學生變得更有主見,更成熟,不像自己當年上學那會單純。老一套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行了,時代已經變了。
李猛在上課的時候就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把學習當成走過場。隻要是過了考試,拿到學分,就萬事大吉。特別是實驗教學,很少有學生認真鑽研。況且魯陽學院本來就是7流高校,生源質量很差,有的學生連本科線都沒到,由於學校有些專業招不到學生,降分錄取進來的。
院長已經下了命令,實在也找不到借口不帶學生。因此,最後沒有找到指導教師的兩個大三學生被學院分給了李猛。
男生馬斌,女生章媚兒。李猛看到名字,好像沒給這兩個學生上過課。
不知道他們從哪裏要到的微信號,都主動加了李猛。
李猛通知他們:“下周二早上8點到辦公室找我。”兩位學生都答應了。
到了周二,早上7點50分,李猛就來到辦公室,準備8點給他們講一下自己指導學生的要求和昨天給他們想的兩個畢業論文實驗內容。
可是到了8點兩個學生都沒來。
媽的,竟然放我鴿子,李猛很生氣。
想當年自己做學生的時候,都是提前到,哪有讓老師等的道理。李猛起身燒水,給自己泡了杯茶。
到了8點半,聽到有人敲門。
“請進。”李猛回應道。
進來的學生有些緊張,“找李老師。”
“我就是。”
“老師你好,我是馬斌。”馬斌說道。
這時候李猛的火又上來了,“咱們說好了幾點來的?”
“8…8點。”
“你看看現在幾點了?”
“8點半。”
“8點我都能到,你為什麼不能到?”
“……”馬斌低頭,不敢看李猛。
“以後讓你幾點來你就幾點來,來不了你提前給我說一下,我也能理解。”李猛怕講得太嚴厲學生受不了,緩了一下說話的語氣,“你現在也是快要畢業的人了,這要是找工作,人家連麵試機會都不給你。我是看在你跟我做畢業論文,才給你囉嗦說這些的,下次注意。”
馬斌點頭。
“那個章媚兒怎麼沒來?”李猛突然想到還有一個學生。
“不知道,她和我不一個班。”
“你先跟我到實驗室,我給你介紹一下實驗。”
實驗室和李猛的辦公室在同一層,隻是隔了幾間教室。馬斌跟在李猛後麵進了實驗室。
李猛依次講了實驗室安全,實驗室注意事項,和主要儀器的使用,後麵又介紹了要做的實驗材料:蝗蟲。最後又告訴馬斌要先查閱文獻,了解蝗蟲的生活史,養殖方法...…並多次強調不懂的就問。
馬斌不時地點點頭,他有些拘謹,大概是農村來的孩子。
講完以後,李猛回到辦公室,做自己的事情,一直到中午,章媚兒也沒來。
李猛隻好先去食堂吃飯。
下午,怕章媚兒找他找不到,李猛又呆在辦公室辦公。倒是有幾個學生過來,但都是找其他老師的。
在沒有人的時候,李猛對坐在對麵的孫老師說:“你看看現在的學生,哪像我們那會,尊敬師長、熱愛學習,恨不得追著老師問問題,讓老師帶著做實驗,就想學點東西,哪怕洗瓶子刷試管也行!”
“可不是麼,我的兩個學生,約好時間,也隻來了一個,時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