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安全問題(1 / 2)

南小林評上副教授以後,日子卻沒有比之前想象的好多少,工資是漲了,但從講師八級到副教授七級,一個月也就漲了幾百塊錢,從原來的五千多,到六千多,並不能給生活帶來實質性的改善,花錢依然摳摳縮縮。

估計評上教授就好了,南小林拖著下巴想,聽說四級教授到手有八千多,如果是二級教授,一個月到手一萬多。

而且,二級教授退休後工資照拿,和退休前一樣。其他級別的都要打折,怪不得學校領導都搶著評二級教授呢。

唉,也怪自己來了這個省份,人家蘇南省,副教授工資都有一萬多,公積金交的也比魯州高一倍。

唯一能夠得到一點安慰的是,其他人稱他南教授了。小地方雖小,競爭壓力也小,倘若在發達省份,上檔次點的學校,自己評副教授可能還得往後推兩年。

並且機會也相應的多一些,要不然,也輪不到自己當實驗室主任。

記得博士畢業前,導師就給南小林語重心長地講:“小林,我建議你不要去公司,別看現在公司給的工資高,但是以後不好說。現在國內經濟形勢好,增速也比較快,企業的利潤也高。但你看看日本和美國,早年我在日本讀博,那時日本經濟也好,我一個月能掙2、3萬人民幣。國內教授一個月才幾百塊,那時候看著好,可誰想到日本經濟增速降了下來,日本的公司倒了一大片。”

“我去美國的時候也是,經濟一片大好,生物公司掙得也缽滿瓢肥的,可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財政收緊,高校經費受到影響而減少,大多數實驗室經費緊張,購買試劑、耗材就少,很多以科研院所為客戶的公司直接倒閉。國內的經濟不可能一直7%以上增速持續下去,所以魯陽學院我看還是不錯的,是個穩定工作。”導師接著講到。

“在者,你要去個985高校,到裏麵可能一輩子都給人家打工,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我覺得去小學校有小學校的好處。”

南小林知道,導師說的話確實有道理,現在人才太多了,自己在國內,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博士一抓一大把,才貌雙全的多,家境好又有後台的人也多,更重要的是,這些條件很好的人也非常努力。

其實南小林博士畢業時還考慮過出國做博士後,最後沒有去。

因為他發現隨著經濟發展,當前國內外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有些領域國內已在國際上領先,根本沒有出國的必要。

再加上出國也是有風險的。出國深造,做幾年博士後,鍍鍍金,但最終還不是為了謀個更好的職位,回國工作。

現在高校的工作也不好找了,高校領導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在國外漂了幾年的千年博後多的很,七八年也沒有一篇SCI出來,早已沒有了創造力,這些人隻能從一個實驗室跳到另一個實驗室,繼續做博後。

那麼招這些海歸純屬浪費資源,還不如招幾個能出文章、申課題的國內土博士。國內土鱉博士的導師很多都是國內學術大牛,招一個土鱉博士就像招了條人脈、關係。以後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也有好處。

南小林想到,自己的師姐就跟著老公去了美國,到現在也沒有回國,將近十年了。不是不想回來,而是三輪博後,沒有發表1篇第一作者的頂尖文章。有些老外也不是好人,博後做的東西給自己的博士生用來畢業,壓榨中國學生。

沒有高水平論文,回國就進不了好學校,但師姐他們的眼光又高,不想屈尊去小地方的高校。

按師姐夫的條件,最多給個副教授,所以就成了好學校不要、差學校不想去的尷尬處境,索性兩個人認為還不如在國外繼續呆著。

可是呆的時間越長,年齡越大,越沒有優勢。師姐倒看得開,到美國第二年就放棄科研,做起了代購,賣給國內的親朋好友。

似乎國人更喜歡洋貨,什麼都是國外的好。南小林就在小孩出生時從師姐那買了洋奶粉,反正有能耐人的都從國外買。後來看到新聞,海關限製,一個人最多帶5罐,老百姓既然這麼做,肯定有道理。

因此師姐幾年下來,掙了一些錢,生了3個娃。

所以,南小林想,不能像師姐他們那樣,要先在國內找個坑占著,然後再考慮出不出去。反正現在出國容易的很,後麵有的是機會出國,但好工作錯過了就沒有了,因此,他也下定了來魯陽學院的決心。

接手實驗室主任,雖說很開心,得到領導的認可。但工作多如牛毛,是南小林沒有想到的。

實驗室主任要負責全院本科生的實驗教學工作。這個工作很繁瑣,一要將每學期的課分給實驗員。二要訂購每學期實驗所需的試劑耗材。稍有疏漏,導致學生不能開展實驗,就是教學事故。所以南小林講主要時間都放在了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