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城(上)(2 / 2)

兩人都隻帶百餘侍衛去徐州,並非兩人是覺得他們麾下的這些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而是時溥有規定,如果感化軍的外軍要進入徐州,其將領帶的侍衛如果超過二百人的話,那就視同犯上作亂。

王洵和鄭藺第二天在距離徐州城二十餘裏的地方休息了一晚,這天一大早就往前西城的柳林驛等待張驍勇,看他會不會來與王洵他們二人一同進城。

一路上王洵和鄭藺他們這一隊人馬倒是沒有遇到阻攔,王洵發現越發接近徐州城路上越發的熱鬧,因為北方和南方持續的動亂,兩年間沒有戰火襲擾的感化鎮治下各州內,這一年都湧入了很多商人、流民,特別是徐州這個原本就較為富碩的地方,更是人口集中湧入的大城。

徐州現在已經是擁有人口十餘萬戶的大州了,所以徐州境內的很多荒蕪的土地被開墾出來,田賦商稅的增加讓這徐州之地,不光支撐了時溥本部的數萬大軍,還能支持這次在宋城下王洵和鄭藺的萬餘軍隊的糧錢,如果感化鎮內的其他州縣出現災荒,徐州感化鎮節度使府衙也是會多少撥出些錢糧來賑災。

現在就連張驍勇也是光憑宿州之地,就輕輕鬆鬆養了兵士一萬多人,泗、濠的時鬆就不用多說了兩州之地,光兵士就有三、四萬人。

越往越徐州走其官道上的行人越是絡繹不絕了,現在徐州境內就連官道兩旁寬敞地,也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形成了一個個小小的鎮集,自從王洵把徐州的盜匪打光了以後,徐州城外的治安好了不少,所以現在官道兩旁還時不時的出現一間間茅屋或者木屋,這些房子都是路邊的客棧,可以供南來北往的行人歇歇腳,這些客棧大多是夫妻店,家中的女人做茶娘,男人做廚師做上些家常的小菜米麵饅頭之類,家中稍微大些的兒女則是洗碗、燒火、上菜……

徐州刺史李師悅雖說對軍事不在行,但是民政之事還是非常可以的,這徐州在他的管理下也是能讓這亂世之中的蟻民有一條活路,李師悅死後不知道繼任的刺史,還會不會向他一樣注重徐州的民政之事。

王洵在曹州很多沒有的物資也是都來徐州采購,許繼宗和趙九熊二人不單是王洵留在徐州搜集消息的人,還是王洵在徐州采購軍需物資的軍需官。

曹州的王洵、豐縣的鄭藺、蕭縣的張筠、宿州的張驍勇、泗濠的時鬆,這幾員名感化軍的大將,為徐州這小片亂世中的繁華,擋住了整個天下四處蔓延的戰火,如果徐州各將現在因為時溥的變故自相殘殺起來,宣武軍與淮南軍再趁虛而入的話,那這富碩徐州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的人間地獄,恐怕由煙柳之地變成如今赤地的揚州,就是現今徐州活脫脫的榜樣。

而且王洵的曹州必須背靠感化鎮這顆大樹才好乘涼,如果徐州亂了那光憑王洵自己一個人,根本就守不住曹州之地更不用說在分兵守衛滑州了,王洵打心裏希望他能在曹州安穩的發展上兩三年,因為王洵相信他自己一定可以在三年內底定青齊,擁有齊地後王洵就可以單獨抗衡朱溫,同時也有了爭霸天下的根本,到時候他不管是帶青齊之眾北上擊河北、幽燕,還是南下取兩淮、江南,那都是可行的,所以王洵現在一定要保證感化軍內部的穩定,他才能從容的完成自己的計劃。

當然現在要是失去感化軍這顆大樹的話,那麼鄭藺和張驍勇的情況也不會見得比王洵好到哪裏去,正因為如此,王洵才寫信聯係鄭藺、張驍勇兩人,力勸兩人和他一同去徐州覲見時溥,以求平息這次感化軍內部隨時可能爆發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