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被俘以後,就送往阿魯溫府中居住。淩衝打聽到了這些消息,心中嗟歎不已,也不知道駱星臣的下落如何。他對那個人一向沒有好感,現在卻無端地為他擔憂起來。辭別朱元璋出來,先回自己府邸,準備第二天動身前往河南。
騎馬來到家門口,早有仆役在門口迎候。淩衝問:“夫人可回來了麼?”仆役急忙答道:“大人往關中去來,不到三日,北平孫都督便遣人送了夫人與太老爺往京師來也。”淩衝一愣,隨即醒悟所謂的“太老爺”,應該是指雪妮婭的父親艾布。
才下馬進門,繞過影壁,突然影壁後麵躥過一個人來,一把捂住了他的眼睛。淩衝知道那是誰,因此也不躲閃阻攔,當下笑道:“你等得我苦了,好生過意不去。”
那人果然就是雪妮婭,她鬆開雙手,笑問:“你背後長眼的麼?怎曉得是我?”話音剛落,廊上傳來艾布的聲音:“已做了人家媳婦,又是三品誥命,如何這般上躥下跳的沒有規矩?!”
淩衝轉過頭來看雪妮婭,隻見她穿了一身漢裝,首飾頭麵雖非十分精致,卻已與在大都時大為不同。雪妮婭膚色白皙,鼻挺眼深,雖與漢人一樣是黑發黑瞳,卻一看就知道是色目,色目穿了漢裝,別添嫵媚,淩衝看得幾乎癡了。當下笑了牽了她的手,過來向艾布行禮:“小婿拜見嶽丈大人。”
艾布還是在大都時的老裝扮,看淩衝要跪,急忙伸手攙住:“起來,起來,你穿著官服如何好拜我?且去更換了衣裳者——午時還要禮拜,休得誤了。”雪妮婭一扯淩衝的手:“且隨我來。”拉他往後堂去了。
夫妻之間,小別更勝新婚,何況他們有將近兩年沒能見麵,進入內室,相擁繾綣,也不必多說。淩衝本在府第的後院蓋了間小小的禮拜室,父女夫婦三人禮拜了出來,淩衝說起明日又要動身往河南去,艾布搖頭歎道:“前幾日與親家翁講來,你不如辭了官罷,這每日奔波,做官反不如做小民來的快活。況江南太濕,我住不慣,到時一起搬回大都……啊不,是北平府,或是如親家翁所言,往淮上去定居,都是好的。”
淩衝苦笑道:“差事一樁接著一樁,小婿實是無計脫身。現中原底定,料不日四川、雲南也要歸服王化的,那時覷空辭官罷了。”說著,商量與妻子、丈人一起往城外去看義父陳杞人。艾布搖頭笑道:“你們夫婦難得相聚,便在城中過夜罷。明日咱們一起送你上路,順道去看親家翁,親家奶奶,打甚麼不緊?”
當晚直如新婚之夜。但淩衝擁著雪妮婭的時候,卻不知為甚麼,又想起王小姐來,也不知她現在河南,過得可好?他皺皺眉,搖搖頭,竭力驅散自己不該在此時出現的想法。雪妮婭用手指撫著他的眉心,問道:“怎的了,你在想些甚麼?”淩衝笑著敷衍道:“才重聚又要分離,怎不使我惆悵。”雪妮婭伏在他胸前,甜蜜地柔聲道:“此後時日長著哩,你惆悵的甚麼……”
※※※
淩衝掛著天使名號,九月中旬來到河南。河南知府以下大小官員,在洛陽城外迎接。淩衝隨便走了一下送迎的形式,進得府衙,問知府:“貴府可知我此來何意麼?”知府拱手笑道:“已有上諭,大人來見阿魯溫的外孫女王氏,要曉諭她說擴廓帖木兒來降的。”淩衝點點頭:“卻不知這王氏是何日在何處拿得的?”
知府湊近一步,低聲回答:“楊璟將軍送此女來時,下官曾問得明白。自太原城破,她教擴廓一個親信虞候救走,欲往投大同,道才及半,而我師已克大同。欲西走寧夏,到紅城即遭擒獲。”淩衝忙問:“那個虞候下落如何?”知府搖頭:“下官不知。”
淩衝請知府立刻安排見麵。於是大排儀仗,來到阿魯溫府中。他是第一次見到阿魯溫,隻見那是個年近七旬的色目老者,滿臉的皺紋,戰戰兢兢的,見了自己趕緊跪下磕頭。
淩衝暗中搖頭,走進正堂,宣讀聖旨,不外是一些撫慰之語。形式走過,他對阿魯溫說:“陛下有密諭,教下官傳與王小姐。”阿魯溫佝僂著背,偏要不停鞠躬,把淩衝讓到正廳,喚侍女去請小姐。
淩衝看到王小姐的時候,幾乎嚇了一大跳。一年不見,她清瘦了許多,膚色也更為白皙,白皙到幾乎不見血色。王小姐穿著素色的衫子,走過來淺淺一福:“民女拜見侍郎大人。”淩衝急忙伸手攙扶,可是才觸到她的衣襟,猛然醒悟不妥,隻得尷尬地縮回手來,說:“小姐不須多禮,請坐。”
王小姐側著頭,也不看淩衝一眼,慢慢坐在旁邊。淩衝屏去隨從,咳嗽一聲,結結巴巴地說道:“陛下教某來,是……陛下想請小姐寫一封書信往和林去,勸說令兄歸順我大明。”王小姐微微苦笑:“無益之事,大人何苦為此遠來河南。”
淩衝歎道:“左右不過一紙書信,小姐便寫何妨?”“寫信何難,”王小姐搖頭說道,“隻是寫些甚麼?寫他大明皇帝好生仁義,將奴恩養在河南,身邊密布眼線,一步不得擅離,仿佛籠中鳥兒一般麼?隻怕我兄見了此信,立點大兵南來,便拚個死,也要殺得中原血流成河——他豈肯降順的?”
淩衝歎口氣:“身在矮簷下,怎敢不低頭。你既是走不得漠北去,仍留在中原,天子的旨意,怎敢違逆?”王小姐聽了,突然冷哼一聲:“大人烏紗翅子好生鮮亮嗬!”
※※※
作者按:關於“好男子”
這段軼事出自姚福的《清溪漫筆》,原文是:“元滅,其臣擁兵不降者,唯擴廓帖木兒。太祖嚐獲其家屬,厚恩以招徠之,終不至。一日,大會諸將,問曰:‘我朝誰為好男子?’或對曰:‘常遇春。領兵不過十萬,所向克捷,此好男子也。’上曰:‘未若王保保,斯所謂好男子也。’”
至於這是朱元璋的真心話,還是他激勵諸將的一種手段,可就沒有人知道了。據說,其後不久,民間出現了一句諺語:“常西邊拿得王保保來也。”以譏誚諷刺沒影的事,虛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