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兩人一直談話到第二天金烏東升,直到最後,白庸都沒有全盤接受東方易的理念,他仍想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東方易也沒有強求,一個人有理想是好的,縱然這一理想過於天真,可白庸雖然舉過冠禮,可在他眼中依舊是個未長大的孩子,年輕人犯錯天經地義,有個美好的理想也不是什麼壞事,非要從xiǎo就滿腹yīn謀詭計,想著要做人上人,這等人才是他最不屑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到這世界上多看看,多與人jiāo流,或許真能讓你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四年一度的萬道爭鋒大會即開在磐沙神宮舉行,你不妨去參加試試,或許有別樣體會。”
白庸應諾,然後去準備祭奠亡魂的法事。
待他離開後,刑無sī來到東方易身邊,感慨道:“讓他去參加萬道爭鋒,前輩有心了。不過我看以白君龍的堅持和智慧,並不輕易改變立場,恐怕是難以繼承前輩的道統。”
東方易搖頭道:“他與吾並無區別,隻是吾向現實妥協了,他還沒有。他並沒有mí失,也看清楚前方的路是怎樣,隻是不願意再走下去,轉過頭想要尋找另一條路。隻要出發點與目的地相同,走過什麼樣的路,用什麼方式走,這些都不重要。倒是你,接下來準備去哪裏?”
刑無sī沉默一會,然後道:“我要帶成一快的骨灰回他的家鄉,他曾跟我說過,他最留戀的地方就是童年時期成長的xiǎo村莊。死者為大,縱然他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可人既亡,一切也就沒那麼重要了,畢竟是多年至jiāo。”
“成一快生前行俠仗義,可惜了……一步踏錯,晚節不保。人啊,最難渡過的便是自我yù望的心魔。”
“前輩呢,接下來是要暗中調查磐沙神宮之事,還是先針對末梟組織。”
“不了,前者就作為劣徒的考驗,後者有刀皇與諸葛軍師負責,靜觀其變吧。吾在借齊無憾的原始仙鼎療傷時,曾有所機緣,明白了上古丹鼎宗的一些奧妙,同阿摩羅一戰中有所領悟,已經捉mō到其中關竅,正好趁大戰結束的機會,閉關參透這一縷造化。”
“既是如此,那我便在此恭祝前輩神功大成,等前輩出關後,若有所差遣,務必通告一聲,我必定前來幫忙。”
兩人一抱拳,刑無sī便帶著成一快的骨灰離開了,東方易也在留信袁大帥,jiāo代一些事情後,相繼離開。
這一日,白庸在孫副帥有意報答的全力幫助下,半天功夫就建設好祭壇,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
祭壇建造在戰場中怨氣最深的一處,也就是常說的青殺口,夜夜可聞鬼哭神嚎,特別是自黃昏至天曉的時間段,還會自生瘴煙,yīn鬼無數,血氣旺盛的軍人也不敢在夜間行走。這些狂魂怨鬼並不單單是這一場戰爭中的亡卒,漢狄兩族經常會有摩擦,三百年間也發生過不少次jiāo戰,隻是規模上遠遠比不上這次來得厲害。
有一名俘虜的薩滿建議說,可以用狄族四十九名處子為祭,便能驅散怨鬼。
這等方法白庸自然不會采用,他采取曆史上有過先例的方法,讓軍中隨行的大廚宰殺雌馬駒雌牛犢,和麵為劑,塑chéng人形,然後用牛馬等ròu填充,作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