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各自分歧
神洲人隻有在遇到災難或遭受挫折時才想起神佛,閑著沒事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沒有繁複的宗教儀式,也沒有偶像神。iHongWee他們隻有功利的m信,沒有虔誠的信仰,也從不懺悔。佛教不存在所謂神的尊嚴,禪宗“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馬祖親口說,要把釋迦牟尼“一bang打殺與狗子吃”。
在眾多的神佛中,隻有女xng化的觀世音為老百姓所熟知,她之所以受那麼多香火,也隻是因為她救苦救難,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老在問“世界的本原是什麼”,“世界是如何構成的”,這種普通人聽不懂,也不想nng懂的問題。
衛人臣要說的話意,白庸聽得通透,甚至對方沒開口的時候,就將意思猜得不離十,故事內容反而不重要,所以他用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嚇跑了對方。
是衛人臣不懂這個道理嗎?不,他也是神洲人,也是屬於平時“求神不如求人”,遇上麻煩了想起要“拜拜神仙”,危機時刻“橫刀一抹,神擋殺神”的那一類。可是就算明白那又怎麼樣,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裝糊塗,哪怕聽清楚了這番話,也要捂著耳朵大聲喊“聽不見聽不見”。
當東方易跟天子交手後,白庸就沒心思再和宴會上的無關者糾纏了,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麻煩,隻會打擾他的思考,所以幹脆快刀斬麻,拋出這麼一個話題,嚇退所有人。
果然,在衛人臣離開後,也許是其他人聽到了方才的談話,也許是衛人臣告訴了別人,再也沒人上來跟白庸“切磋”,要不然白庸再度扔出同樣的話題,他們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隻能逃跑,反而自取狼狽。
於是接著這一手,白庸順順當當的度完了宴會,隻是還不到他放輕鬆的時候,正戲才剛剛開演。
這一次出席的就不用太多人了,又不是幫派間的劃地盤,並不是人帶得越多氣勢越足談判越有利。
正道這邊隻有兩人,白庸與東方易。
王朝這邊也隻有兩人,天創天子與帝師章卿雲。
主將對主將,軍師對軍師,兩邊都很默契的選定了對象,也不去幹涉另外一邊的交談。這是一種默契的考驗,也是相互信任的證明,因為隻有彼此明了,才能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做出相同觀點的主張,
如果主將和軍師不夠默契,在談判中出現了不同的主張,那麼就會彼此打計劃,而讓對方獲得成倍的好處。這一點,並不是事先串好話就可以的,事先的預備僅僅能針對同樣的問題,而人不可能麵麵俱到,一旦出現變化,如果沒有真正的主見在,很容易失去主動權。
文人有文人的交流方式,當然不會像武人以拳交心。
“如今魔道勢大,不知貴方是否明白,合則利、分則弊,合則強、分則弱的道理。將軍”章卿雲舉棋,重重落下,平淡中透著殺氣。
“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朋友,可能是連敵人都要害怕的幕後黑手,正如同偽君子比小人更難對付。”白庸不動聲s,化解對方的攻勢,卻犧牲了一隻車。
“這個帽子有些重了,再者,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偽君子呢?隻怕也難以分清楚。”
“君子行走在白日下,身正不怕影子斜,小人行走在白日下,身斜影子斜,偽君子行走在白日下,身正影子斜。”
白庸皺起眉頭看著棋盤,局勢對他頗為不利,對方的棋力已經是到了當世國手的級別,不強攻,不出奇,可就是平平淡淡的攻勢,卻能穩紮穩打,一步一步奪得優勢。
“於我看來,世上並無偽君子,隻有小人和君子,而且並非是絕對的身份,有時候小人和君子都是可以對換的。什麼是小人?通常說來,人類的整體意識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謀求生存,渴望和平,隻有在和平的環境中人們才有可能摒棄後顧之憂,積累財富,滿足自我貪念。但是小人不同,小人心胸狹窄,貪婪自sī,心中包藏著不合情理的執著y念,當這種y念一旦膨脹,y望的毒火就會在小人的心靈世界熊熊烈烈地燃燒起來。因此,為使y念得償,邪念成真,小人們要不擇手段地去索取名利權勢及其他,必然要把阻礙其不良企圖和謀算的君子踩在腳下,掃清道路,實現y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