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誤擊(1 / 2)

揉著依舊疼痛的半邊屁股,李璋在小黑的攙扶下來到了匈奴右賢王去卑的軍帳。

去卑顯得頗為謙恭,在大帳之外等候著來人。

對著李璋施了一個匈奴禮,將李璋讓入大帳,便指示手下上酒上肉。

“李校尉是飛將軍的後人,我們匈奴人都很敬重勇士。尤其是像李校尉這樣死戰不降的勇士。”去卑用一口標準的漢語說道。

李璋打量著麵前的這個匈奴人,身材頗為高大,如果換上漢服和尋常的漢人將軍沒有多大的差別。仔細的回憶著腦海裏的曆史資料,隱約記得這個去卑日後也是投靠了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曹操把南匈奴的單於呼廚泉扣留在了鄴城,卻派了眼前這個人去替代呼廚泉管理居住在朔方和上郡的匈奴人。

能得曹操如此看重,想必不是一個尋常人物。

“不知尊駕何人?”李璋明知顧問道。

去卑爽朗一笑,便道:“我乃匈奴右賢王去卑,我先祖乃大漢光武帝之子沛獻王六世孫度遼將軍,姓劉,諱進伯。去卑自也隨先祖姓劉。可以說,我也是半個漢人。”

“哦,右賢王原是帝室之胄。失敬失敬。”

李璋印象裏上一個號稱自己是皇帝多少代親戚的,是《三國演義》裏的劉備。不過自打來到這個世上,也不曾聽說過劉備自稱什麼皇親。反倒是眼前這個匈奴蠻夷,卻是個實打實的劉家親屬。

“不敢,我輩早已時代居於匈奴。和漢家天子雖有血緣之親,但早已不值一提了。”不值一提你還說得那麼詳細,生怕我不知道你祖宗姓劉一樣。李璋看著這個態度謙和的匈奴右賢王,猜想著他葫蘆裏到底賣著什麼藥。

“久聞李校尉乃曹兗州手下心腹愛將。此次張楊欲借我匈奴鐵騎,抗拒曹兗州。去卑深知曹兗州待人寬厚,禮賢下士。。。。。。”

“右賢王莫非也打算投到我主麾下麼?”李璋不等去卑嘮叨,直接打斷道。

去卑嗬嗬一笑,繼續說道:“並非投靠到曹兗州麾下,去卑終究是匈奴右賢王。此次雖奉了單於之命前來助張楊,但內裏卻不願意和曹兗州為敵。此行原意是在河內討些錢糧草穀回去向單於交差,奈何這張楊言而無信。所許諾的錢糧不但沒有,反倒是堅壁清野,據守不出。幸有這小黑相助,指出了好幾處防禦虛弱的城池和田莊,方使我這三千鐵騎不至於挨餓。”

“那右賢王的意思是?”

“若曹兗州有意河內。。。。。。我等匈奴勇士願為先鋒。”

好嘛,討薪變成聯合敵對企業搞惡意兼並了。

“右賢王盛情,李璋代我主曹孟德先行謝過。隻是右賢王如此慷慨,我主又當如何報答才是?”

“我們匈奴人不善耕作,河內也沒有太多的草場可以放牧。所得之地,盡皆歸於曹兗州。隻是這河內城鎮裏的人丁和錢糧,哈哈。還是望曹兗州可以慷慨。”

這群匈奴人真是夠孫子的,又要錢糧又要掠人,暗地裏幹了就跑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明晃晃的拿到台麵上來談。

如果來談的是曹操,沒準他真會答應。三千,甚至更多因荒年生活困頓的匈奴人會湧向這裏。在這個亂時節,諸侯們早就失去了當年那種漢夷不兩立的精神。隻要能贏,能獲得土地,哪怕是把靈魂出賣給魔鬼也在所不惜。草民,真的就是跟草一樣。隻要有土地在,割完還是會再長出來的。送一些給匈奴人又有何妨呢?

當時李璋接受不了。

現在南匈奴占據著朔方、上郡等河套肥沃土地。皆是當年漢武帝用無數漢軍將士的鮮血換來的。敗家的劉姓後代們,典型的仔賣爺田心不疼。放任著這些所謂歸附的匈奴一步步南下侵占這些土地,過度的放牧導致不少土地已經開始荒漠化。作為一個來自一千多年後的中國人,李璋再無恥那股子漢人的血性還是拋不掉的。

“右賢王好意,此時李璋還需請示主公。隻不過目下此處已經起了蝗災,若是右賢王繼續盤踞在此。河內的百姓皆不敢出城來驅趕蝗蟲,保護收成。即便我主奪得了這河內之地,恐怕也得餓死不少人。還請右賢王思量。”

“餓死人?這大漢朝哪天不餓死人啊?”去卑突然有種想笑又不敢笑出來的感覺:“李校尉果然是厚道人,這張楊惹怒了上天,上天降下了怒火,這才發了蝗災。這裏的賤民總得死上那麼些,才能平息上天的怒氣。他們還敢驅趕蝗蟲,就不怕觸怒了上天,降下更大的禍害嗎?”

此時李璋反倒是不擔心這群匈奴人賴著不走,畢竟曹操此刻大軍還在陳留對張邈采取最後的攻勢,是沒時間也沒本事跑過大河來和這些匈奴人搞在一起的。最為擔心卻是這蝗災的規模到底得有多大。

濮陽距此幾百裏,周邊的地區又大多已經耕作,或被哈士騎掃蕩過蟲卵。出來的蝗蟲應該不會太多,從西邊來的蝗蟲一時半會也啃不到哪頭去。倒是河內和河對岸的陳留等地,萬一真被啃個赤地千裏,那受傷的肯定不會隻有張楊一家。

李璋艱難的撐起身子,小黑立刻過來攙扶著。

“右賢王的意思璋自當轉達我主。感謝右賢王的連日以來盛情招待,璋身上還擔著我主交待的差事,不便久留。就請右賢王準備一下車馬,明日我便要和我那些一同前來的弟兄返回兗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