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程昱,李璋沒要必要撒謊,來校場之前的確已經讓小五帶著早已準備充足的哈士騎出發了。
一千哈士騎連同五百槍騎兵,每人帶著炒米,肉幹和充足的箭矢離開了鄄城往南行進。以騎兵的速度,不用幾天時間,他們便能到達武平附近,開始活動。
武平距離鄄城有幾百裏的路程,步兵即便輕裝急行,也需要十天以上才可以達到。而裝備齊全的陷陣營和這些軍紀渙散還帶著數丈長槍的青州軍,如果輕裝急行,到達武平能不能打仗還是兩說,要是劉辟堅守城中不出,這七千就隻帶著簡單口糧的士兵餓也得餓死在城外。
更何況,現在青州軍也隻是剛剛開始基礎的操練。
長槍方陣,對於李璋而言。橫掃六國的秦軍用過,碾壓歐亞的亞曆山大更是將這項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這些青州軍目前的無論從技術水平和武器裝備都比不上幾百年前的人,但在人類漫長的冷兵器時代裏,技術革新是緩慢的,人類花了上千年時間才從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用騎兵軍團替代了古老的戰車。當遊牧民族將他們快速機動、遠近結合的打擊方式帶入到了戰爭之中,古老而遲鈍的長槍方陣才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科學搭配的混合兵種軍團,到了中世紀的歐洲,便有了全副盔甲的重裝步兵和複合弓,十字弩為主的投射部隊搭配作戰。
但對於東漢末年這個紛擾的亂世而言,一切還為之尚早。
這種粗糙的長槍方陣用來對付以騎兵為主的匈奴、鮮卑,乃至羌人和西涼軍都有點送人頭的味道。但是對付以步兵為主,尤其是缺乏係統配合,隻靠人海衝擊的步兵戰法南方軍閥。緊密的長槍軍陣,再加上稍微高昂的士氣,隻要不是自亂陣腳,未戰先潰。隻要對方敢來,這數丈長的長槍絕對可以讓這些步兵吃緊苦頭。
在這個年代與其說比拚的是軍力,倒不如說比拚的是士氣。長槍方陣如果能頂住對手的衝擊,青州軍孱弱的士氣自然就會得到提升,要打敗對手,前提是要先確保自己不會被對手先打敗。
青州兵訓練需要時間,而前期工作便交由小五和哈士騎負責了。
經過五天的行進,騎隊到達了武平城郊,小五在高處眺望著遠方的城池,仔細的傾聽著細作的彙報。
武平城池並不大,劉辟率軍入城之後,將城內百姓盡數驅趕了出來,占據了城中的民房和街道駐紮軍隊。但即便如此,狹小的城池也無法容納兩萬大軍屯駐,有不少士卒便駐紮在城外。
黃巾軍的軍紀渙散,一來到便將武平內外奸淫擄掠了一遍。此地雖也遭受了蝗災,但情況比起陳留、鄄城等地要好上不少,加之水源充足,不少百姓在秋收時節都囤積了不少的糧食。這些糧食連同袁術陸續送達的支援加起來為數不少,武平城內也無法全部囤積。這些土匪們也不懂得什麼叫晴備雨傘,飽備幹糧的道理,一旦手頭上有了錢糧,便開始霍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