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回回的折騰了一個上午,這個由五百名什長組成的方陣總算是有了些起色。雖做不到徐行如林,不動如山,但在陣勢上已漸漸讓人有了些壓迫感。
李璋嗓子眼裏都可以冒出火來,癱坐在地上的什長們也被這走走停停的訓練弄得汗流浹背,氣喘籲籲。往匠作營裏傳令的親衛此刻已經回到校場之上,將一麵製作好的戰鼓交到了李璋手裏。
戰鼓用木板用一圈木板拚接而成,鼓麵是牛皮,鼓身上根據李璋的圖紙還釘上了兩個環扣,上邊係著一條牛皮帶子,看上去如同戰車上的戰鼓的縮小版。李璋用指關節輕輕叩了幾下鼓麵,便傳來低沉的咚咚聲。
親衛再遞過來兩根小木槌,李璋將戰鼓斜掛在身上,用木錘開始敲擊鼓麵。
“咚。咚。咚。咚咚咚咚......”
讀書的時候音樂課沒上好,李中郎此時也無心糾結敲得好不好聽,邊走邊敲擊著身上的戰鼓,開始揣摩著行進的節奏和步伐。
在開始決定將五千名青州軍簡化成長槍方陣的時候,李璋滿腦子裏都是自己所讀過和研究過的古代中外戰史,隻著眼於兵種配合和戰法的演練。也是因為陷陣營的使用經驗讓他低估了這個時代訓練的難度。
陷陣營在濮陽時若非自己走了狗屎運而且呂布過於輕敵冒進,讓汜嶷和高順在大河邊結結實實吃一記悶棍。單憑陷陣營已有的配合和戰力,一般的地方部隊根本招架不住。這讓李璋天真的覺得自己能練出哈士騎,也能將陷陣營發揮出自己的戰力,那樣操練幾千更為簡單的長槍兵應當不在話下。
但兵源的素質急劇下降,數量急劇增多之時,問題便發生了,若非今日程昱的話讓他有了啟發,讓他想到除了兵種配合和戰術,更重要的是協同問題。
而現在能想到應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便是身上掛著的這個小戰鼓。
戰鼓這個東西的使用,在中外軍事史上都非常普遍。從架在戰車上作為出擊號令的牛皮大鼓,到後來十四世紀時候歐洲兵團所使用的小型軍鼓,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鼓點作為號令,讓軍隊做到步調統一。
即便已經開始進入熱兵器時代的十八世紀,日不落帝國的龍蝦兵們的軍陣,也配有鼓手,敲擊著小軍鼓引領這一排排的線列步兵齊步向前,排隊槍斃。
程昱開始佩服起這個李中郎的執拗和奇思妙想,站到軍陣旁邊觀察著李璋的舉動,似乎也覺察到了他的煩惱。
“世民。”
李璋依舊在低著頭揣摩著鼓點。
“李中郎!”程昱見輕聲喚他沒有作用,便提高了音調當眾喊了他的官職。
“哦,仲德啊。方才一時失神,不知有何見教?”
程昱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看著李璋,伸出手來兜了兜,示意李璋將身上的東西摘下來給他。
“世民看來不善音律,不如讓程某來試試吧。”
李璋見對方如此熱情,便將軍鼓解下來交到了程昱手中。
“咚、咚、咚。”節奏均勻的三下敲擊,程昱穩步往前行進,每一步都如用尺子量好的一般,間隔有序。
“咚咚咚咚......”一陣細碎的鼓點,程昱步伐也變得急迫,步距變小,步調更快,小碎步往前疾走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