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使(上)(1 / 2)

渡過了大河,騎隊再次進入了河內地界。

上次被匈奴人伏擊,差點死在亂箭之下,這陰影讓李璋不敢太掉以輕心。匈奴人作戰想來注重戰前偵察,斥候騎兵往往會巡弋到離大部隊很遠的地方,上次的時候自己大搖大擺的一路找尋小黑的足跡,恐怕早被匈奴的斥候給暗中盯上了。

在戰爭中學習,要對抗匈奴人就必須研究對方的戰術,吸取其中的長處。騎隊放慢了行進的速度,散出警戒的偵騎,搜尋附近一切可疑的痕跡。

出使的目標上郡(今陝西榆林附近地區)位於河套地區內,離陳留有上千裏的行程。

李璋此時並沒有打算直接前往匈奴的核心地帶,自打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起,匈奴的氣焰便一日比一日囂張,勢力早已渡過了大河,擴張到大河以東並占據了西河郡及並州部分地區。自己上次遇到匈奴人,更是在原離匈奴巢穴的河內及虎牢關附近。

匈奴人不會耕作,每逢遇到天災,便會將魔爪伸向了中原。對於來去如風且戰力彪悍的匈奴騎兵,臨近州郡多是關閉城門,依城據守,鮮有主動主動出擊去攔截南下搜掠匈奴人。在十八路諸侯討董之後,董卓挾持天子逃往長安,把雒陽城付之一炬,雒陽周圍地區再也沒有像樣的武力足以保護自身,抗衡匈奴。

“稟中郎,此處西麵三十裏發現有被搶掠的村落。看痕跡像是在不久前才遭到大隊騎兵的襲擊。”擔當向導的偵騎說道。

“可知襲擊的騎隊往何處去了?”

偵騎回道:“按馬蹄的走向,是往北。馬蹄附近還夾雜著不少成隊列的足跡,按腳印大小來看,不像是軍隊,足印裏頭有不少的婦孺,應是被劫持的村民。”

“全軍轉向西北方向,全速推進,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匈奴人已經得手,劫持了財貨和百姓的騎兵必會返回營地。隻要能跟上他們,便能找到匈奴的據點。

哈士騎分散成兩翼,槍騎兵居中,將主將護衛在騎隊中間。吃過一次虧的李璋沒有古之大將那種一馬當先,衝鋒在前的氣概,龜縮在隊伍的中間,小心的注意著周圍的動靜。

追出了大約五十裏,再次發現了那些往北的足跡,沿途還有騎隊臨時停留駐紮的痕跡。根據駐紮篝火的數量來看,對方至少也有數百騎的規模,營地裏可能會有更多的匈奴騎兵。此次前來,李璋隻帶了三百的哈士騎和兩百槍騎兵,剩餘部分和傷員都被下令返回濮陽及鄄城,編練新增的騎士。光靠這五百人在客場搞出什麼大動作來,顯然是不實際的。再者說來,此次來的目的原是為了和匈奴人談買賣,並不是要打仗。

天色漸漸昏暗下來,此時如果再往北追擊,便有可能追上掠走百姓的匈奴人,但同樣有可能會引來匈奴人的反擊,發生夜戰。

權衡再三,李璋下令全軍停止行進,就在匈奴人駐紮過的地方休息一夜,待天明後繼續向北追蹤。

初秋的北方,靜謐的夜色裏透著點點微寒。騎隊不敢生火,幾人擠在一塊蜷縮在一起,用披風緊裹著身體,相互之間用體溫抵禦著寒氣。

李璋一夜無眠,眺望著北方蒼茫的原野,思索著最近發生的種種事情。起初那個想著傍著曹操,弄一支兵馬趁袁術倒黴時候搶了玉璽就跑的方案,在現在看來不止是辦不成,自己反倒在這個時代的紛爭裏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