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替罪羊(上)(2 / 2)

僵持的局麵又過了十日,去卑在城內有意將被扣押的漢帝及公卿宮人們交由呼廚泉的部下看管,表示自己決意與李璋死磕到底,救回被俘的單於等人,絕無私下媾和的意圖。一時間也讓城內的匈奴士卒眾誌成城,士氣高昂。

去卑心中忐忑的數著日子,眼巴巴的在城頭下看著遠處的動靜。不到李璋約定的日子,曹營的信使卻提前到達了安邑城下,但並沒帶來任何的書信,隻是當眾傳信道:“右賢王及各位首領安好,李中郎決意明日與各位交還雙方俘虜,隻要貴方將天子及所俘公卿宮人開釋,我方也將釋放包括貴方單於在內的全部匈奴俘虜。”

去卑心裏頭一陣緊張,看著使者的表情,似乎看不出任何異樣,也沒有暗中給自己有任何表示。

在場其他匈奴將領一陣雀躍,漢人終究是服軟了,隻要能換回俘虜,便沒有再羈留此地的必要,往西撤退,便是河套草原了。

去卑意有所指的問道:“李中郎除了釋放我方單於等人以外,便沒有別的東西需要奉上的嗎?莫非你們簡慢我方,替你們照顧了小皇帝那麼長的時間,也不奉上些許報酬嗎?”

使者答道:“李中郎讓在下再三致意右賢王,感謝右賢王替我們迎奉天子,願與右賢王攜手同心,定不會叫右賢王失望。”

去卑眨巴著眼睛,細細的品味這這句話,然後爽朗一笑:“你們李中郎是個爽快之人,不愧是飛將軍的後代,日後若是有緣得見,定與他痛飲一番,也叫他見識見識我們匈奴人的厲害。”

使者致意一番後,出城返營。

第二天清晨,安邑城下一片旌旗招展。

李璋手下帶著兩營騎兵集結到了安邑城外,與第一次不同,這次的旌旗裏頭卻多了個不同的字樣。

“河內太守張”

是張楊?去卑看著城下的動靜,張楊領著數千軍兵整齊列隊,曹軍的兩營騎兵護衛著張楊軍左右,除此以外不見更多的兵馬。李璋並馬與張楊處在一起,似乎在交談著什麼。

張楊隊前的則是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的呼廚泉及眾多匈奴部卒首領,依舊被繩子如牲口般的一個接一個的栓連在一塊。

去卑手下非所屬的部將們一時間鼓噪起來,對方算上騎兵也不過五六千人,被押在陣前的匈奴單於清晰可見,正是呼廚泉本人。

去卑點頭,下令打開城門。負責關押天子等人的單於所部數千兵馬陸續出城,排開陣勢。隊伍最後頭出來的,便是漢帝劉協,及一眾被俘人等。

匈奴人看上去比李璋更懂得待客之道,天子看上雖是有些疲憊,衣冠有些不整,但看上去並沒有受到太多不合理的對待。

張楊打馬而出,高聲喊道:“我乃河內太守張楊,特來迎奉天子。如今呼廚泉單於在此,爾等還不交出天子,更待何時?”

張太守一番話說得中氣十足,自從放了李璋的人馬出虎牢,卻不曾想到這些看上去送死的人竟然大破匈奴,更擒獲了匈奴單於。迎奉天子這番大功勞眼看便要落到了曹操所部手裏,張太守心裏頭也是一陣酸意,就在糾結是否也要湊一湊熱鬧,也趁機和曹操套一下近乎,幫李璋一把,卻收到了李璋前來請求搬兵助戰的信使。

李中郎不止請自己搬兵助戰,更因自己和匈奴人過去也打過不少交道,匈奴人也曾到河內替自己協防曹操,便請自己率軍加入了交換俘虜。這樣在天子百官麵前露臉的機會張楊並沒有想得太多,李璋也隻帶了兩千騎兵,五千陷陣營還駐紮在營區裏設防,看上去並沒有太多值得懷疑的地方,便答應了率軍前來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