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舊都雒陽(上)(2 / 2)

楊奉也站出班來,接著董承的話說道:“稟陛下,韓暹與臣一樣,皆是忠於陛下之人。當時他也曾出兵弘農,參與護駕。若非匈奴人反複,韓暹所部損失慘重,其人亦險些成了匈奴人的俘虜。臣願下書到雒陽,勸其悔悟,與張濟一同歸順朝廷。”

“二位賢卿言之有理。朕亦念及韓暹曾有護駕之功,不忍舉兵伐之,若楊卿能使其歸順,自是再好不過。”

李璋看了一眼曹操的表情,一臉嚴肅,對楊、董二人的話沒有任何的反應。

領導是個務實的人,深知談回來的終究不如打回來的靠得住。而且如此談回來的結果,又不知道要割舍多少的利益出去作為交換。雒陽和陳留相隔也不過數百裏,若是韓暹、張濟等人降而複叛,賊軍不用半月功夫便可打進兗州來。

站在軍事角度上講,兗州目前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袁紹和東麵的呂布。

呂布一時半會還消化不了徐州,徐州南麵還有袁術虎視眈眈,呂布此時自保還是非常勉強。而且徐州離許都、陳留中間還隔著一大段的兗州土地,有足夠的戰略緩衝。

北方的袁紹則不同,不止有廣袤的土地,充足的人口和軍備。冀州、青州和兗州邊界長達近千裏,隔河相望。一旦和袁紹開戰,兗州的兵馬勢必要北上屯駐在大河一線。

如此的話在西麵的雒陽,便由疥癬之疾,變成心腹之患。一旦生變,可能會導致兗州防線徹底崩盤。

吞並雒陽和河內地區,早就在領導的計劃之內。之所以遲遲不動兵,一方麵是不想因為擴張太快,而使袁紹感覺到危機感。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麵就是:沒錢。

單單對付白波軍,和對付張濟不是一個對付法。

白波軍隻是賊寇,對付他們不需要太費力氣,也不會觸動到太多各方勢力。

而張濟,乃是董卓原來的部將,西涼軍的人。和李榷、郭汜等人恩恩怨怨也是糾纏不清。若是打張濟,難保不會把盤踞在長安附近的其他西涼兵馬也拉下水,把戰爭的規模越變越大。

大殿之上又是一陣議論紛紛,公卿們多是意見不一。荀彧、郭嘉二人站在程昱身邊,低聲的探討著什麼,似乎也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陛下!臣有話說。”

一個雄渾的聲音轉移了大殿之內所有人的注意力。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武將班子裏出來一名戰將,身長九尺,赤臉長須。

“陛下,臣關羽,有話要說。”

關羽?

大殿裏頭有人認得這長須漢子曾與劉備一同上殿聽封,當時隻封了劉備官職,並未有聽說此人,也是第一次聽說此人的名號。

楊奉冷哼一聲,向關羽問道:“尊駕是何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