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皇家保鏢(上)(1 / 2)

劉備,若自己不是從一千多年後穿越而來,熟讀過關於這人的許多史料,深知此人堅忍的性格與出眾的演技。

很有可能便會以為此時的劉備重奪徐州無望,已徹底的依附了曹操。在許都以來的種種表現,皆向兗州陣營表示著無比的忠心。

任職太常丞以來,幾乎不與曹營以外的人有任何的互動。似乎對這毫無存在感的官職表現得無比滿足,對天子賜予的“皇叔”頭銜而感到沾沾自喜。

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現的與世無爭的人,心裏頭的爭鬥心卻是超乎常人。

徐州。

此時朝廷封的徐州牧乃是呂布。呂布在徐州的合法地位已被認可,曹操也默許了呂布在徐州的一切作為,乃至默許了李璋在私底下與呂布的種種勾連。

從道義上和實力上,劉備此時都沒有任何重新奪回徐州這塊富饒土地的機會。

但此人向來便不是那種輕言放棄的懦夫,在拒見冀州使者的這個行動上,已做足了一副誓與曹營共存亡的態度。

若是按照原有的曆史,袁紹大抵不會太在意這個賣草鞋出身的家夥,見不著便也就見不著了,隻道是此人又是一個不識抬舉的曹操鐵杆。

但楊威的出現,便讓這事情變得蹊蹺起來。

一個這樣的人,一顆如此重要的棋子,楊司馬又如何會視而不見?

“不知廷尉丞對劉備此人作何看法?”李璋若無其事的問了一句。

董昭似乎早料到對方會有此一問,畢竟劉備和李璋的恩怨大多數人都了然於胸。

呂布乃是李璋的便宜嶽父,而劉備是被呂布趕出徐州的,這屬於舊怨。

害李璋挨棍子這段先不論,糜竺到侯府裏挑事這條也隻有少數人知悉。光是糜竺與劉備的姻親關係,和糜家在徐州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李璋也有理由為了鞏固呂布在徐州的地位,動手去除掉劉備。這便是新仇。

作為廷尉丞的董昭,對於審案,當然不能隻聽一麵之詞,更不會捕風捉影。

李璋提起劉備,多多少少有些要扣帽子的嫌疑。

“君侯,這劉備雖有糜家的財力支持。但糜竺先後為朝廷貢獻了十萬石糧米,天子已頒詔嘉獎。若是把潛伏在侯府裏的人和劉備拉上關係,在外邊恐怕不太好平眾人之口。”

董昭把李璋的話誤解為要把這事情強栽在劉備頭上,顯得有些為難。

李璋不急也不怒,這事情即便真栽到了劉備頭上,也不過證明劉備有害自己的意思。曹操留劉備和糜竺在許都,也正想利用他和自己爭鬥,從中得益。自然不會因為劉備收買了自己府上幾個不相幹的人,便除掉他。

“廷尉丞誤會李某的意思,李某隻是想問問廷尉丞對此人的看法。並沒有說他與此事有關聯。”

“看法?董某與劉備並不熟絡,隻知道此人行事頗為謹慎,在城中極少與人交往。反倒是他那兩位異姓兄弟,頗得大將軍器重。這番出兵雒陽,有違抗軍令,貪功冒進之嫌,大將軍也並未過多責怪。恕董某直言,君侯乃大將軍愛將,但凡怨恨大將軍者,無不怨恨君侯。而劉備不過區區一太常丞,關、張二人也不過區區校尉,手中既無兵也無權,即便真有謀害君侯的心思,似乎從中也並沒有多少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