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古早兒童睡前故事都很喜歡用類似這樣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當然, 我們現在要說的雖然不是個兒童睡前故事,不過它的確是發生在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
那時候天空還是藍的, 水還是清的, 社會生產力並不發達,村落與村落間交通不便, 看天吃飯的百姓們人人信仰神明, 而修士們——也就是百姓們口中的“仙人”——是住在山裏的。
在雲霧深處,陣法包圍的深山老林, 或者說世外桃源裏,就有這麼一個“仙人”的門派。
修仙是一條逆水行舟的路, 與天爭壽, 不進則死。
清淨派原本也是個熱鬧的山門, 後來飛升的飛升,活不下去的活不下去,最後就剩了一個人。那人叫仲逸, 是他師父的關門小弟子,入門的時候隻有三歲, 到現在也已經是個幾百歲的老叔叔了。
滄海會變成桑田,修仙之人卻可葆麵容青春永駐,因此雖說仲逸已經幾百歲了, 照鏡子的時候他仍然覺得自己是個小年輕。
又是一次閉關結束,眼見著自己再積累些經驗修為就奔著飛升去了,小年輕忽然想起還沒給清淨派留個後人——傳承即將斷在自己手中,他深感責任重大, 破天荒地打開了封山大陣,下了山。
距離他上次下山也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世間變化很大,多了不少新鮮的玩意兒,吃喝玩樂樣樣皆有,仲逸走馬觀花地在山下的世界逛了好些日子,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他琢磨著,應該可以開始挑徒弟了。
挑徒弟可不是個容易個活,有些修仙之人蹉跎一生也沒挑到稱心如意的徒弟,得看運氣。
仲逸大概就是那個既不歐也不算非的普通玩家,他花了一年的時間選中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無父無母,和其他一些孤兒一同被一對老夫妻收養,塵緣較淺,資質也尚可——之所以仍然覺得自己運氣不行,乃是因為這個徒弟對劍法的悟性幾乎沒有。
仲逸長於劍法,對徒弟學不了自己的劍法頗為遺憾。
但也沒辦法,他確實不可能在挑徒弟上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再過幾十年,說不定他都飛升了。徒弟學不來劍法,能把門派裏的其他法門好好學進去,那也足夠了。
小徒弟是被那對老夫妻在長安城郊撿到的,撿到的時候身上有塊木牌,寫著個謝字。
長安這名字有“平安長久”的含義,吉利,老夫妻一合計,就給他取名叫謝長安。
仲逸將謝長安領回山門,也覺得這名字挺好,就沒做主給他改名。
謝長安劍法學的不好,在符法一道上卻是個天才。仲逸盡心盡力教了他二十年,小屁孩長成了俊俏青年,仲逸算算日子,把該交代的事情交代完,獨自閉關去了。
謝長安跟他師父仲逸不太一樣,師父一閉關,他吸取教訓,打開封山大陣下山,尋覓自己的徒弟去了。清淨派現在已經不是個人丁興旺的門派,謝長安覺得長此以往,這門派傳承岌岌可危,萬一修為高了閉個關閉得飛升了,門派傳承就得斷。
徒弟不好找,他決定從現在就開始物色,物色個比自己更優秀的徒弟。
誰知道謝長安比他師父還非,早早開始物色徒弟也找不到合適的,直到仲逸飛升,門派裏又隻剩他一個人孤苦伶仃修煉,也還是沒能找到合適的徒弟。
修為高了以後腳程變快,於是他再下山找徒弟,都盡量往遠處去,因為他覺得找不到徒弟一定是因為山門周圍的地界沒有根骨奇佳的小孩。
找啊,找啊,修煉啊,修煉啊,繼續找啊,找啊,一晃就過去了幾百年。
謝長安有點急了。
跟仲逸不一樣,這時候時代已經不太好了,山下信神的民眾開始變少了,天地靈氣也逐漸稀薄,他覺得自己離飛升有點遠,倒是離死近了幾步。
但無論是死還是飛升,都得先把門派給傳承下去啊?
終於,在某一次下山的時候,叫他撿到了一個繈褓中的嬰兒。
正值世間戰亂,屍橫遍野,這嬰兒先天有些不足,眼看著就是即將夭折的命,難怪會被生父生母拋下。謝長安自己就是個孤兒,一看這場麵頓時心生同情,打算行舉手之勞,救個孩子。誰知道他把繈褓抱起來,手指往嬰兒耳後一摸,當時就驚喜了。
這孩子雖然體質不好,但是根骨好啊!
體質不好算什麼,門派裏靈藥那麼多,好生養著便是,根骨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他覺得是自己運勢到了,這就是老天在給他送徒弟呢。
孩子被謝長安帶了回去,老爺們兒不會取名,因為嬰兒小手冰涼,便用自己的名字改了改,給徒弟取名叫謝長寒。他也不會帶孩子,思來想去,硬在世間多住了整整五年,給謝長寒找了個奶娘,養到五歲才回山門,正式教他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