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衛和包百歲的體溫測量工作很順利,各家都非常配合,包括膽小如鼠的梁山石。隻是測到劉三富家裏時,感覺到他的臉色不好看,蠟黃蠟黃的,張大衛心裏覺得他肯定有問題,但嘴上卻沒有說。測量完畢,對比記錄,劉三富的體溫比昨天高出一攝氏度。張大衛悄悄指給包百歲看。
包百歲瞅了瞅記錄,又看了看劉三富,壓低聲音對張大衛說:應該沒事兒。肚子裏有炎症,也能引起體溫升高。
張大衛沒有反駁,可他還在懷疑,劉三富的病絕不會是涼著了拉肚子這麼簡單。於是,利用測溫的空閑,他就通過手機上網查尋相關醫學知識。
…………
院子裏的活兒忙完之後,張沐就剩下喝茶和收集網上資料了。
在沏茶時,張沐就說:整這個微信啊,開始以為上網一搜,編吧編吧、改吧改吧就行了,沒想到真操作起來還挺難。
張淑琴:你就是破車好攬載,放著消停兒的日子不過,非到整事兒嘛。
大姐訓自己,張沐隻能嘿嘿一笑。
王廣海接過話茬兒說:你說得不對。張沐是為咱們村的防疫工作在做貢獻的,隻是方式不同而已。況且,穩定人心的工作同樣重要。
張沐又嗬嗬地笑了。
張淑琴:可是,卻沒人領情啊。
呂笛雅笑著說:大姐,我們不用誰領情、誰道謝的。張沐能有點兒事兒幹總比幹呆著強。他要是一閑下來,就琢磨和大衛怎麼吵架了。
“去你的吧,我就像你說的那麼不堪?”張沐接著說,“但是今天要發些啥,我心裏還真沒譜。”
張淑琴站起身,說道:要我說,就發點兒什麼講規矩、守規矩的東西。告誡一些人,別成天裂開大嘴啥便宜都敢吃,沒人慣著你!就比如劉三富,買青菜水果本來就不帶他,最後可好——
“大姐,咱們可不能點名啊。”
“我不是讓你點名,就是點這事兒。”
王廣海:那還不是一樣的嗎?你去忙著吧,可別給張沐添亂了。
張沐皺了一會兒眉頭,說:我大姐提醒的還真對,給了我思路和方向。我就按這個來。
張淑琴樂了,對王廣海說:你不行,還是我親弟弟,知道聽她姐的。我能給你們虧兒吃?
“你的虧兒我也沒少吃。”王廣海小聲兒嘟囔著。
張沐有了目標,趕緊奔到電腦前開始了“創作”。
幾十分鍾之後,河興村疫情防控期間臨時“村規民約”新鮮出爐了,內容是這樣的:
自覺居家不亂走,
屋內通風勤洗手。
不聚餐來不串門,
聚眾打牌不許有。
外來人員莫進村,
村內居民要安心。
鰥寡孤獨共關愛,
鄰裏鄰居一家親。
出門必須戴口罩,
相距兩米別緊靠。
人人遵守新規定,
病毒一定被幹掉!
張沐寫完,就喊大家來看,希望聽到對自己“大作”的誇獎。
王廣海:這順口溜兒寫得挺好。
呂笛雅:整體是真不錯。但要像上幾次那種由我平平淡淡地念出來,就沒意思了。我看啊,最好用快板兒的形式播出去,更有吸引力。但是,那東西我可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