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太點了點頭,讚同地說:“真要論及絕情,你母親是萬萬不及家裏人的。不過也好,都已經過去了這麼些年,你母親顯然做的選擇是對的。”
想當年楊餘琴為了愛情斷絕和原生家族的關係,甘願一心追隨前途迷茫的柏季,楊老爺子和景氏因此登報斷絕父女關係,將楊餘琴從楊家除名。
此舉雖然因為當時政治動亂的頻繁巨大而不至於鬧得沸沸揚揚,可知道的人也不少,引發的討論同樣也不少。
畢竟再怎麼說,當時楊餘琴也是帝京出了名的名媛千金,楊家又在勢頭上,堪稱帝京城裏數一數二的商賈之家。
除了極少數人持其他意見,絕大多數人的看法都是對楊餘琴的選擇嗤之以鼻,認為她絕對是腦子進水了,將來一定會後悔之類的論調。就連宋老太太當時都對楊餘琴的選擇感到痛心疾首。
然而時間會證明一切。
幾十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當年追隨柏季遠遁故居後,楊餘琴和整個柏家的人都經曆過不短的一段灰暗時期,但好在時間也會淡化一切,隨著政治形勢的穩定,社會狀況日升月落的變化。他們也漸漸從低穀中走出,重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如今的楊餘琴,雖然已是年過半百的奶奶級別人物,但和丈夫恩愛幾十年如一日,兩個孩子又都孝順的很。生活雖遠不如做女兒家時那樣富裕,卻每一天都充滿了動力。
反觀當年和她差不多大的帝京名媛們。絕大多數都嫁給了身份地位相當的男人,但說實話,這個圈子裏的通病,越是身份地位高的人家,事情也就越多,尤其很多人的婚姻都是單純的聯姻。
如今像是嚴如詩這樣的夫妻離心、生活不順的人比比皆是。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在家庭感情方麵楊餘琴或許是人生贏家,但物質方麵她依然是相當黯然的那一個。
隻是楊餘琴從來不是一個在乎物質條件的人,隻要家庭和睦,於她而言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餘琴和阿季,怎麼說現在也是你的嶽父嶽母,阿唯有些事你也要多上點心。”宋老太太很認真地叮囑宋唯。
生怕他會因為柏月的緣故而遷怒於嶽父嶽母,失了分寸和作為。
宋唯也很認真地點了點頭,回複宋老太太說:“奶奶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似乎隻要不去問他跟柏月婚禮的事,他就會變得跟平時一樣明白事理。
宋老太太頗為無奈,卻也是無可奈何。
作為一個長輩,她自認為在這兩個孩子身上花的心思已經夠多了。從前暗中幫助柏月在帝京的圈子裏不動聲色地搭人脈,就是因為在她知道柏月是柏叔離的後代時,已經非常確定她就要這個孫媳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