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沒有意外,《國王的演講》橫掃,《黑天鵝》表現尚佳,娜塔莉.波特曼奪得影後。
華語片的第二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修月似乎正在逐漸走上李安的路——數年前的李安,也是這麼靠一部《臥虎藏龍》驚世駭俗般以華語片身份拿下奧斯卡三項大獎。
但她跟李安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僅僅是以她如今的成績比不上李安:對方是華語片起步,擅長拍攝文藝片,衝獎片,修月好萊塢電影起步,第一部就是科幻票房大片;李安的電影生涯可以說開始時非常坎坷,修月卻稱得上一帆風順;李安風格明確,修月的口味卻似乎雜得多...然而她的確是繼李安之後最有可能取得那樣成就的華人導演——她甚至不到三十歲。
一個人做到這種程度,自然惹人眼紅。
同行業的不必多說,哪怕是毫無關係的人都有看不慣的,人性本就如此,你做得好總會有人心生妒忌,而且,也是奇妙,有些中國人啊,他就不嘲外國人,隻嘲自己的同胞,覺得中國人做得好的都是假的。
是以在修月手握小金人和薑文、郝蕾、秦海璐合影的微博下,一眾“恭喜修月恭喜《許三觀血記》”的回複中也夾雜著不少酸話。
“像修月張藝謀這樣的導演啊,就知道拍我們不好的一麵去跪舔歐美佬!”
“首映的時候我也跟風去看了,沒覺得好,反而日本的《告白》真的看哭了”
“嘻嘻給你們科普下,奧斯卡的獎項都是評委投票的結果,那些評委是誰呢?在好萊塢混跡多年的老一輩了,所以電影對奧斯卡公關費很厲害的,修月又是在好萊塢混的,當然比其他國家那些小導演拍的片子印象分更高咯”
“修月最大的優勢就是她是好萊塢學院派啊,真以為電影本身質量多高呢,愛看電影都隻給了三星,《告白》和《美好的世界》四星好不”
“能拿獎還不是跪舔奧斯卡口味,修月到底買了多少水軍啊?拿個獎刷屏成這樣還讓不讓人關注別的新聞了?”
“額,對修月印象挺好的,就是吹她的能少點就好了...”
“嘖嘖,獲獎感言那段話火氣很大嘛,針對誰呀,你的電影還不是要讓觀眾買票?”
“隻有我一個人覺得《許三觀血記》不好看嗎?勿噴,個人口味...”
諸如此類。
他們倒是不敢像“愛看電影”一樣說出什麼超越不超越的話了,修月當時在微博上的回應已經成為一個梗,雖然有人覺得狂傲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霸氣側漏,跟風用這句話。這群嘲她的人如今隻揪著幾句話反複說,無外乎某部電影比她的好多了,她能拿獎主要是公關的結果誰讓評委跟她熟,又或者跪舔奧斯卡的口味等等。還有一部分似乎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也許他們認為說出“隻有我一個人xxxx嗎”的話很有優越感。
當然——更多的人噴回去了。
對於修月來說,這樣的事情真的很奇怪,當她還隻是拍出《第九區》的導演時國內幾乎一窩蜂吹她,社交網絡出來後這股熱潮稍微減退,結果她拍了一部華語片,反而出現了針對她的“黑子”?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態,覺得中國人天生低人一等?華語片天生下賤?
她其實真的懶得管這些,說直白點,一群隻有在網絡上才敢宣泄的loser罷了,可是那些人在她微博下麵找存在感真的很煩人。
最煩人的是,甚至有人攻擊她找了一個外國男友這點!
“你看她連男朋友都找的鬼佬,還不就是跪舔”
“一個導演參加頒獎禮靠跟男朋友合影上頭條,好意思哦”
“外媒不是八那男的家裏很有錢嗎,說爸爸是銀行家媽媽是什麼家族的,還沒紅的時候就在好萊塢買別墅了,人家導演看得上很正常咯!”
什麼鬼?!連她找了個外國男友這件事都得被攻訐?
她愛找誰戀愛是自己的私事!
開始的時候這樣的言論還不多,但似乎攻擊她的人發現她隻有這一個點可以肆無忌憚地黑(說電影不好或者獎項虛總會被人打臉),畢竟她的確找了個有錢的外國男友,於是黑子們像是找到了突破點似的,集中攻擊這個。
社交網絡流行起來後,人們享受到了它的便捷,但當然,他也有其負麵影響,尤其是名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社交賬號下出現的種種騷擾和惡評。
隻是現在的國內名人們還未習慣與網友直接開撕,尤其明星們大多保持著溫和的公眾形象。
修月卻沒有這個顧忌。
她並沒有采取正麵撕的方法,那樣實在太掉份兒——她選擇了起訴惡評。
這是國內第一期名人起訴網民惡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