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帶著兵部的單子回到了鳳鳴府,立刻開始著手準備物資儲備的事情。
有了上諭,先是找到鳳鳴知府,在城北靠近碼頭的地方,圈出一大片空地,這裏原來是預留擴建碼頭的土地,現在劃給了籌海使司。
楊雲讓焦源組織開工,一邊修築海堤,一邊在新修的海堤後邊建造倉庫。而孟超負責采購物資的事宜,各種訂單流水般湧向各大商行,鳳鳴府頓時商賈雲集,盛況非凡,一時間風頭甚至蓋過了東吳城。
四月底五月初,出航東海三國的海船陸續回航,更是把這股風潮推到了極點。
天公作美,這段時間東海上沒有大的風暴,加上煌明劍宗的保護,大多數海船都安全回歸,甚至還有一些東海三國的海船跟著一起過來,大量的貨物運達,原本會壓低價格,可是適逢籌海使司開始收儲,糧食、衣物、被服、帳篷、兵甲、絲綢、箭矢,籌海使司不但收成品,同樣也收各種半成品和原材料,例如木材、煤鐵、油漆、獸皮、角筋、生絲、茶葉等等,商人們一邊賣出自己積壓的貨物,另一邊轉手就收購東海三國舶來的貨物,一時間,鳳鳴府中人人發財,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
鳳鳴府中,家資超過十萬貫的豪富數量,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翻了幾番,鳳鳴府原本就是南吳首府,有小東吳城之稱。自從籌海使司設立,東海航線開辟之後,這裏更加繁盛,隱隱有和東吳城平分秋色之勢。
賺了銀子之後深藏地窖的人隻是少數,大部分人把銀子拿來買船造船、招募人手,想擴大東海船隊的規模,其他沒有趕上撈取第一波好處的人也是摩拳擦掌,準備跟著第二批船隊去東海發財。
就算沒有膽量出海冒險,也可以生產或者販運籌海使司正在收儲的物資,一樣有大把的商機。
楊雲適時將憑證錢提高,滾滾的銀子又流回了籌海使司庫房。
有不少商人懶得將銀子搬來搬去,索性直接將手中的貨物運進籌海使司的倉庫,換取數目不等的憑證。籌海使司連動都不用動,直接用一堆憑證紙就換回了大批物資。
到了後來,這些憑證甚至在市麵上流通起來,比錢莊的銀票還要堅挺。
第一批船隊出海時,不是沒有人偽造憑證,試圖蒙混過關。隻是他們不知道,籌海使司發放的看似簡單的憑證,其實是煌明劍宗特製的一種對符,無論那些貪心商人把紙張造得多麼像,線條圖案多麼近似,隻要和煌明劍宗弟子手上的另一張符一對,立刻就會露出馬腳。
想要徹底破解仿製不是不可能,隻是至少需要築基期以上的修為。那種修為的修煉者會為了一些銀子,來幹這種得罪煌明劍宗的事情嗎?現在的煌明劍宗不但在吳國修練界中一手遮天,在熔岩海也強勢異常,又同有著天下第一人的真虹宗結盟,已經有了進軍頂級宗門的勢頭,修煉者們趕著過來交好還來不及。
五月中旬的時候,霞島海船隊回來了。
籌海使司雖然自己不再出海,但是霞島的船隊更進一步擴大了,除了最早的長福號和霞島號,後來又添置了遠望號等七八條遠洋海船,甚至連立下大功的東吳號也轉給了霞島。
除了長福號和霞島號和一些小型海船外,這些船都加入了遠航東海的行列,為霞島賺取了大筆的財富。連平源依然擔任著巡檢,這些海船名義上掛靠在他的其他族人名下,不過他才是霞島真正的話事人。
霞島紅火起來以後,不斷有人從老家增山府遷移而來,增山府出精兵,吳國軍隊中僅有的幾支精銳都是從增山府招募的兵員,霞島有錢,也有購置兵甲的名義,現在霞島護衛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兼之裝備精良,已經是一支強勁的戰力。
霞島麵積小,容納不下那麼多人口,新遷移來的人有的落戶靜海縣,還有的遷到了遠望島,甚至是閻島。
二哥楊嶽隨同霞島船隊一起回來了,陳虎則留在逐浪國打理商行的事情。
慕雨並沒有跟著一起回來,不過看楊嶽一臉幸福的樣子,似乎兩個人已經有了相當的進展。
大批海船去到東海三國,楊雲在浮島坊市采購的貨物售賣一空,有了這個基礎,商行順利地建立起來。
楊嶽剛回來,就和楊雲商量賺來的錢怎樣使用。
“可以拿出一點錢在逐浪國買個宅院,將來二哥你和慕雨姑娘成親總要有個家,再說我們過去也有個落腳的地方。”楊雲出著主意。
楊嶽點頭同意,相比賺到的錢,買個宅院的花費不過九牛一毛而已,不算什麼。
“這次賺到的錢,除了一些維持商行的日常運轉,其他的都用來買東西。”楊雲說著,掏出了一張單子。
楊嶽接過一看,“怎麼還要買船?籌海使司不是不自己建船隊嗎?”
“籌海使司是不建,可是我們自己建。”楊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