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勤王室馬騰舉義(1 / 2)

說來王允擊殺董卓之後,讓董卓的屍體在城門前暴曬,期間雖然不少人朝著董卓的屍首丟穢物,但是期間卻是有人去吊唁董卓,並且在他屍體前痛哭。

此人被人抓獲,帶回朝廷,原來這個人並不是其他人,卻是侍中蔡邕。

王允斥罵道:“董卓是個逆賊,如今被殺,這是天下的大興,而你身為漢朝臣子,不僅僅不為了國家而感到高興,反而為了賊人痛哭,這是為什麼呢?”

蔡邕跪伏在地上,說道:“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是也知道大義,怎麼會背叛國家而投靠董卓呢?隻是為了曾經對我的知遇之恩,所以感懷罷了,我自己知道我的罪孽很深重,所以希望大家見諒,如果能讓我在最後編訂漢史,用來贖我的罪孽的話,那這就是我的榮幸。”

眾多臣民憐惜蔡邕的才能,都是盡力勸說王允要留住他的性命,連太傅馬日禪也對著王允說:“這個人的才能非常好,要是讓他來寫成漢史,就真的是一件會被人讚揚的事情,而且他的孝心被世人讚揚,要是殺了他,恐怕會讓世人失望啊。”

王允便是說道:“曾經孝武帝不殺司馬遷,還讓他來編訂史書,導致後人對於曆史的了解發生重大誤解,現在國運衰微,朝政錯亂,就絕對不可以讓宦臣在少帝左右胡言亂語,讓我們這些大臣受到譏諷。”

日禪無言以對,但是卻在背後對著其他人說:“王允這個人已經沒有未來了。善待他人,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書寫史書,是記載一個國家曆史的重要途徑。現在他要舍棄基本,廢除典籍,怎麼可能活的久呢?”

然而王允沒有聽從馬日襌的建議,立刻將蔡邕受到監獄中。

並且在暗中派人縊死他。

一時間眾多士大夫聽說了這件事的人,都為之痛哭流涕。

然而在蔡邕的死訊公開之後,某個酒館裏,甘迷卻是與一個男人相對而坐,各自手持一杯溫酒。

“這次能救你,不代表下次能救,所以你還是不要再在這世上瞎蹦噠了。”

甘迷冷聲道,男人點頭,感激道:“大人的救命之恩,小人定當湧泉以報!”

“救你也是我內人的意思,她可是時常念叨你呢,不過這一次,你是真的不要再在這世上行走了,就在那深山老林中編訂史書即可。”

甘迷笑道,男人點頭,道:“正有此意。”

“我會讓人時不時將一些有關於江湖上的消息送過去給你,所以你不需要擔心沒有資料可以記載。”

男人大喜,道:“若是如此,則是最好。”

杯酒結束,甘迷便是看著男人離去,他這樣做到也不是因為心善,而是因為,他並不確定這個時空和那個刻印在他腦海裏的時空的記憶是不是真的有所關聯,要是真的有,那麼就應該是後世史記記載錯誤,他就要將其修正過來。

所以這個時候,蔡邕的存在就非常必要了。

換個角度來想想,要是後世的曆史本來就是按照現在的進程來發展,那麼他就有必要將腦海中的史記修正過來,或者……

作一份與腦海中的史冊一樣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