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獻計的人是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曾經前往洛陽做生意,乘坐車子回來,路上遇見一個美婦人,請求搭乘他的車輛。他因為需要回避男女之間的嫌隙,便自己下車步行,將車子讓給婦人乘坐。婦人再三請求糜竺上車,他才共同乘坐。他上車以後,仍然端端正正地坐著,目不邪視。
走了幾裏路,美婦人告辭而去,臨別時對糜竺說:“我是南方火德星君,如今奉了皇天上帝的教令,前往焚燒你家。我感激你能夠以禮相待,所以才明白地告訴你。你可以迅速的回去,搬出家中貴重的財物。我夜晚會前來的。”說罷,美婦人竟然不見了人影。他大吃一驚,於是飛奔到家,將家中所有貴重的東西急忙搬出。這天晚上,他家中果然從廚房起火,燒盡了他家的房屋。糜竺因此廣舍自己的家財,救濟貧窮的鄰居,提拔苦難的人口。後來陶謙聘他為別駕從事。
而當日他獻出的計策是:“我願意親自前往北海郡,請求孔融起兵,前來救援;更需要一人前往青州田楷那裏求救:若是二處的軍馬齊來,曹操必然退兵。”
陶謙聽從了他的意見,立即寫出了兩封書信,又問帳下誰敢前去青州求救。
一人應聲願往。眾人看去,乃是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
陶謙先打發了陳元龍前往青州去了,然後命令糜竺齎了書信奔赴北海,自己率眾守衛城池,防備曹操的攻擊。
北海相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子孫,泰山都尉孔宙的兒子。他自小聰明,十歲的時候,前往謁見河南尹李膺,門役為難他,不讓他進入。孔融說:“我是李相的通家之好。”
門役隻好放了他進去。相見以後,李膺問:“你的祖先與我的祖先有什麼親戚或者門徒關係嗎”孔融說:“昔日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他們也就有了師生的情份。君相是老子的後裔,我是孔子的後裔,這麼說起來,我與君相豈不是累世通家之好?”
李膺大為稀奇。一會兒,太中大夫陳煒到來。李膺指著孔融說:“這是個神奇的童子。”陳煒搖頭說:“小時候聰明,大了卻未必聰明。”孔融立即應聲說:“按照您的說法,你小時候必定非常的聰明。”
陳煒無言以對,隻好笑著說:“這孩子長大成了人,必定是當代偉大成器之人。”
自此孔融聞名天下。後來他為官中郎將,幾次職務遷徙後擔任了北海相。他極好賓客,常常說:“座上客人常滿,樽中酒水不空:這是我一生的願望。”
所以他在北海六年,甚得民眾之心。
這天他正在與客人坐著閑談,士卒報告徐州糜竺來到。
孔融請糜竺進入相見,詢問他的來意。
糜竺取出陶謙的書信說:“曹操圍攻徐州,事情非常緊急,希望明公立即前往援救。”
孔融說:“我與陶恭祖相交深厚,糜子仲又親自到此,我們如何不去呢?隻是曹孟德與我無怨無仇,應當首先派人送封書信,請求和解。如果他不順從,然後再能起兵。”
糜竺說:“曹操倚仗自己的兵威,怕是絕對不肯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