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韓暹兩個商議:“如今曹操成了大功,必定掌握重權,如何容得我們?”
於是入奏天子,隻以追殺李傕、郭汜為名,引著本部軍馬,屯紮大梁去了。
一天,漢獻帝叫人去曹操營寨,宣召曹操進入皇宮議事。
曹操聽說天子使者到來,請他進入相見,隻見那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他暗暗想道:“如今東都大災荒,官僚軍民都有饑餓之色,此人為什麼獨自肥胖呢?”
因此問他:“您的容顏充腴肥厚,用什麼辦法調理而達到的這種程度?”
使者回答:“我別無他法,隻是飲食清淡已經三十年了。”
曹操因此佩服,又問他:“您在朝廷中是個什麼職務?”
使者說:“我被推舉為孝廉,因此得了個出身。原來是袁紹、張楊的從事。如今聽說天子回到都城,特地前來朝覲他,官封正議郎。我是濟陰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曹操避席為禮說:“妾身聽說您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幸好能夠在此相見。”
於是在帳中相待置酒,讓他與荀彧相會。
忽然有人報告說:“一支軍隊往東麵而去,不知道是些什麼人。”
曹操急忙叫人前往偵探。
董昭說:“這是李傕的舊將楊奉與白波帥韓暹,因為小姐來到此處,所以引兵準備投奔大梁去了。”
曹操說:“他們莫非懷疑妾身?”
董昭說:“他們是些無謀之輩,小姐何必擔心他們呢。”
曹操又問:“李傕、郭汜此去有什麼危害?”
董昭說:“他們是老虎,但已經沒有了爪牙,是鳥兒,又已經沒有了羽翼,不久便會被小姐所擒,不必要擔心他們。”
曹操見董昭的言語投機,便詢問朝廷大事。
董昭說:“小姐興義兵,以除暴亂,入朝廷,輔佐天子,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但是諸將人不同,意誌各異,未必都肯服從:如今若是留下他們在此,恐怕有諸多的不便。惟有移動皇帝皇後,讓他們駕幸許都,這才是上策。然而朝廷新近動亂,剛剛回到京師,遠近人人仰望,希望得到一朝之安;如今又要遷徒聖駕,又不符合眾人之心。但是要行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望將軍自己決策。”
曹操執著董昭的手笑道:“雖然這不是妾身本來的誌向。但是楊奉在大梁,大臣們還在朝廷,這樣做不會引起其他的什麼變故麼?”
董昭說:“這個容易。寫封信給楊奉,先安定其心。明白告訴大臣們,以京師中沒有糧食,準備將皇帝皇後的車駕遷往許都,接近魯陽,轉運糧食方便,這樣糧食才不會有欠缺阻隔的擔憂。大臣們聽說,必定高興地服從。”
曹操大喜。董昭致謝,告別而去,曹操執著他的手說:“凡是曹操有所圖謀,都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誨。”
董昭稱謝而去。
曹操於是每日與眾謀士密議遷都的事情。當時侍中太史令王立私下裏對宗正劉艾說:“我仰觀天文氣象,自從去年春天太白冒犯鎮星在鬥牛之間,過了天津,熒惑星又逆行,與太白星會於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現。我看大漢的氣數將要終止,晉魏之地必有新興的人。”
於是他又密奏漢獻帝說:“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是土。代替漢朝而有天下者,當在魏地。”
曹操聽說了這件事,叫人轉告王立說:“我們知道您忠誠於朝廷,然而天道深遠,請不要多說什麼話。”
她還將這件事告訴了荀彧。
荀彧說:“漢以火的德行做了天子,而您乃是土的德行。許都屬土,到那裏必然興旺。火能夠生土,土能夠旺木:正好暗合董昭、王立的語言。他日魏地必有興起者。”
曹操遷徙都城的意誌於是決定。次日,她入見獻帝,上奏說:“東都荒廢已經很久,不可以修繕;更加上轉運糧食十分艱辛。許都靠近魯陽,城郭和宮室,錢糧和民物,都足可準備應用。臣敢請陛下駕幸許都,請求陛下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