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又告訴吳太夫人說:“孩兒的天年已盡,不能再奉孝慈母了。如今我已經將印綬交付給了妹妹,望母親朝夕訓導她。父兄的舊人,要她不要輕蔑和怠慢了。”
吳太夫人大哭道:“我怕你妹妹太年幼,不能勝任大事,那又怎麼辦呢?”
孫策說:“母親,您放心,仲謀的才能勝過我十倍,足可以擔當這個大任。你們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接著,孫策又囑咐其他的弟弟們團結一致,共同輔助孫權。她的幾位弟弟也哭泣著答應了。孫策又喚過她的結拜姐妹大喬,對她說:“我與你有這義結之情,你須要好好地孝養母親和妹妹。早晚你的妹子過來了,可以代替我囑咐她,要她轉告周瑜,一定要盡心輔佐我的妹妹孫權,休要辜負了我平日對她的相知。”
說罷,閉上了眼睛,立即逝去,年齡隻有二十六歲。
既然,孫策死了,孫權哭倒在孫策的病床前。張昭勸道:“這不是將軍哭泣的時候。你應當一麵治理喪事,一麵理料軍國大事。”孫權隻好收住眼淚。張昭叫孫靜出麵,理料喪事,請孫權出了靈堂,接受江東文武官員們的謁見和禮拜。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過去漢朝的使者劉琬進入吳郡,見過孫家諸弟兄,因此曾經對人說:“我遍觀孫氏各位兄弟,雖然各自靈秀通達,然而都祿祚不能始終。隻有孫仲謀的形貌奇特,骨格非常,是個大貴人的儀表,又是享有高壽的命運,雖然是女子,但眾兄弟都趕不上她。”
孫權承襲了孫策的遺命,掌管著江東的事務。這裏尚未安排妥當,士卒報說周瑜從巴丘提著兵馬回到了吳郡。孫權卻放心地說,公瑾已經回來,我就再也不用擔心什麼了。
原來,周瑜負責守禦巴丘,聽說孫策中箭受了傷,因此特地回來問候。將要到達吳郡時,又聽說孫策已經死去,所以星夜前來奔喪。周瑜哭拜在孫策的靈柩麵前。吳太夫人出來,將孫策的遺囑告訴了周瑜。
周瑜拜伏在地上說:“我一定要為孫權效盡犬馬之力,一直到死!”
一會兒,孫權進來。周瑜拜見孫權。孫權說:“請大人不要忘記了姐姐的委托。”
周瑜頓首說:“我願以肝腦塗地,報答她和你的知遇之恩。”
孫權說:“我如今繼承了父親和姐姐的基業,應當用什麼策略來守護它呢?”
周瑜說:“自古以來,得人者昌盛,失人者滅亡。為今之計,必須謀求具有遠見卓識的人物作為你的輔助,然後江東就可以安定下來。”
孫權說:“姐姐留下了遺言,說內事可以委托給子布,外事卻必須依賴大人。”
周瑜說:“子布是個賢達人士,足可擔當大任。但我周瑜不是這個人才,恐怕辜負了她的倚托之重,我願意推薦一個人來輔助小姐。”
孫權問是誰。周瑜說:“他姓魯,名肅,字子敬,是臨淮東川的人。此人胸中懷有韜略,腹中隱藏機謀。他早年喪父,事奉母親非常的孝敬。他的家中又極為富裕,又經常散去資財,接濟貧窮困乏的人。我作居巢長的時候,帶著幾百人經過臨淮,因為缺乏糧食,聽說魯肅家中有兩囷穀米,各是三千斛,因此前往求助他。魯肅立即指著一囷,贈送給我們,他的慷慨就這樣。他平生好擊劍,喜歡騎射,寓居在曲阿。因為他祖母亡故的原因,扶送回來,安葬在東城。他的朋友劉子揚想約他前往巢湖投奔鄭寶,魯肅還在躊躇之中。如今。主公可以快速召他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