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議取西蜀(1 / 2)

當日,席散之後,諸葛亮親自送法正回到館舍。劉備獨自坐著沉吟。龐統進來坐下說:“事情當決而不決者,是愚人。主公一向高明,為什麼大事麵前這麼多猶豫呢?”

劉備問道:“依照先生的意見,我們該如何做呢?”

龐統笑了笑,回答道:“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這個地方難以施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成大業。如今,所幸得到張鬆、法正作為內應,這都是天賜主公,還有什麼事情讓主公下了不決心?”

劉備說:“如今,和我水火不相容的人是曹操。曹操做事嚴苛,我偏要行寬;曹操施行暴政,我施以仁政。曹操做人詭詐,我做事忠信。我隻有在行事風格上和曹操完全相反,大事才能成就。如果因為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我確實下不定決心。”

龐統笑道:“主公說的話雖然合乎天理,但現在是離亂世界,用兵爭強也不能一條路跑到黑。如果拘泥於常理,就會寸步難行,應該講究隨機應變。況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是湯、武正道。如果大事成了以後,再對劉璋報之以義,封為大國,又怎能說負於信義?今天不取西川,終究會被他人所取。劉表讓荊州的事主公不能不銘記在心,我願主公再深思熟慮。”

劉備對龐統說:“先生的話都是金石之言,我當銘刻肺腑。”

於是,劉備請來諸葛亮商議起兵西行。諸葛亮說:“荊州重地必須分兵把守。”

劉備說:“我想和龐統、黃忠、魏延前去西川;軍師可和關羽、張飛、趙雲留守荊州。”

諸葛亮想了想便是答應下來。於是,留諸葛亮總守荊州,關公守住襄陽要路,屯兵青泥隘口;張飛領兵在四郡巡江,趙雲屯駐江陵,鎮守公安。劉備令黃忠為前部,魏延為後軍,劉備和劉封、關平在中軍。龐統為軍師,點起馬步軍兵五萬起程西行。臨行之時,忽然,廖化領一支軍兵來投奔,劉備便讓廖化輔助關羽抗拒曹操。

建安十五年冬十二月,劉備領兵向西川進發。快到益州界上,孟達早已經接著,拜見劉備後,說劉益州派他領兵五千遠來迎接,劉備派人到益州報告劉璋。劉璋便發書信告訴沿途州郡供給錢糧。劉璋想要親自到涪城迎接劉備,下令馬上準備車乘帳幔,旌旗鎧甲都要鮮明。主簿黃權再次勸諫說:“主公這次前去,肯定會被劉備所害,我食祿於主公多年,不忍心您中了他人的奸計。望主公三思而後行!”

張鬆說:“黃權你這話,分明是疏間我們主公劉家宗族之義,滋長寇盜之威,實在無益於主公。”於是,劉璋斥責黃權:“我意已決,你怎麼還敢反對!”

黃權叩頭流血,近前用嘴銜住劉璋衣角苦諫。劉璋大怒,扯衣服而起。黃權不鬆口,立刻掉落兩個門牙。劉璋喝令左右推出黃權,黃權大哭而回。

劉璋要起前行,又有一人叫道:“主公不采納黃公衡忠言,我這就死在主公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