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夏日長2(1 / 3)

呂姑娘跟周夫人兩個都是唱花旦的絕好材料,若是登台演唱,大概就沒有粉子胡同名角兒的飯吃了。

按理說,假如康王妃和稀泥的本事一流,那康王府起碼可以維持表麵的和平。可惜康王妃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今天大風吹爛了牆頂的瓦,她趕緊找點兒稻草來,填上明天大風刮破了糊窗戶的絹,她又隻好找點兒紙來裱好,再往後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卻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到頭來還落人嘲笑,康王妃自己十分鬱悶。

清嘉長在和王府從小有母親疼愛,有兄長維護。雖然說在扶荔的事情上,她兄長有些偏向扶荔,但是回看起來,她兄長和王並沒有讓自己的妹妹吃過什麼實質的虧。她們府中人口簡單,也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如今觀摩了康王府火藥桶,清嘉忽然明白為什麼嘉國公沈江東夫婦不希望女兒嫁入東宮,康王府這種旁支宗親尚且如此,那東宮的渾水到底有多……就更不用多說了。

沈和靖一不夠壞,二不夠有心機,三不夠潑辣。被人欺負的概率大於她穩做東宮主母的位置、呼風喚雨的概率。雖然說如今的太子妃是將來的國後,但是沈和靖顯然沒有先皇後那樣的才幹。話又說回來,先皇後手腕不凡,依舊死得不明不白,更何況沈和靖呢?既然如此,嘉國公府不愁吃,不愁穿又不想攀龍附鳳,幹嘛要讓自己唯一的寶貝女兒嫁到那種地方去呢。

沈和靖說沈夫人雖然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但是對她好,以前清嘉不信,現在她信了。

清嘉和菱歌來到康王府不久,就已經見識到了這麼多戲文的素材,估計隻是冰山一角,宜春郡主從小在這種地方長大,也難怪養成了那樣刁鑽的性情。清嘉忽然有點兒同情她一直都看不慣的宜春郡主,原來一個人變成什麼樣的人,與她跟什麼人一起長大密不可分。

清嘉曾經跟菱歌提起自己的想法,菱歌卻不以為然道:“那你跟王爺一起長大,王爺喜歡去青樓那啥,您怎麼不喜歡去啊?”

清嘉聽了差點兒一頭栽倒,好像也不能這麼類比哦。

卻說清嘉看不上康王妃,康王妃也不太喜歡這個沒什麼眼力價兒來她們家白趁飯吃的拖累,不過清嘉一開始到康王府的時候,太康公主曾經頻頻上門暗示康王妃別對清嘉做什麼出格的事兒。太康公主作為今上的愛女,是真呼風喚雨,無人可敵,康王妃惹不起她,看在她的麵子上倒是沒對清嘉怎麼樣,不過人都有一個特點,越是被壓迫著做了什麼事,心裏越是不痛快。

太康公主用自己的權勢壓迫康王妃不要對清嘉不利,康王妃麵兒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是私底下對清嘉卻一直不冷不熱,清嘉覺得康王妃肯定罵過她不止一次,隻不過沒被她聽到而已。不過清嘉覺得無所謂,她眼下沒有心思跟這些不相幹的人糾葛。再說了,畢竟吃人家的,住人家的,白吃白住,被人吃點兒重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她目前迫切希望的是找到容身之所之後,細細查清她兄長的事。

康王妃對清嘉不友善的重要表現就是送給了清嘉一位叫做翠芬的侍女,明麵兒上是關心清嘉,怕伺候她的人不夠,實際上卻是積極地給清嘉添堵來了,因為這位名叫翠芬的侍女根本就不是侍女,而是一尊神仙,幹啥不行,陰陽怪氣兒第一名。天天像個炮仗一樣,在清嘉身邊動不動就炸一下,因為康王妃的人,清嘉又不敢把她怎麼樣,搞得清嘉和菱歌天天受她的氣,好像她才是主子一樣。

有一天清嘉受不了了,動了點歪心思,使了個計策,把宜春郡主騙到自己的屋裏麵,自己躲到外頭去了。正巧翠芬在簾子裏坐著,以為是清嘉回來了,於是變成點燃的炮仗一般破口大罵了一番。把宜春郡主氣得兩眼發暈,險些沒把翠芬丟到後院的池子裏去。這時候清嘉又把從呂氏和周夫人身上學來的技能學以致用,裝模作樣的來勸慰了一番說是自己沒有管好自己身邊的侍女,叫宜春郡主不要生氣。

宜春郡主知道了眼前這個沒上沒下沒大沒小的翠芬乃是她母親放在清嘉身邊的之後也沒有再繼續追究,因為她實在是不想再跟她母親產生齟齬,她已經覺得累了,她一邊要對付周夫人,一邊還要對付自己的親生母親,誰能比她更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