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鼎約有兩寸見方,三足兩耳,圓圓的鼎腹,鼎身四周鑄著細細的龍虎狀花紋,鼎足也刻著一種像蟬的紋路,形狀瑰異,花紋隨意。質地像是青銅,卻透著幾分光亮,表麵沒有多少綠鏽,隱約露出幾分新意,不像十分老舊的物件。
當年,也就是伍月上輩子,伍家人就是因為覺得這東西普通,才把它留在了家裏的。
徐英果然看走了眼:“這不像是舊東西,連銅鏽也沒多少呢,就算有些年頭,可能時間也不太長,頂多也就百八十年。“
伍月卻分明看到小鼎濃濃的煞氣之下耀眼的青光比方才的龍首古玉還要亮出許多,那灰黑的煞氣順著她的手臂向心口蔓延,被她胸口的玉牌閃出白光擋在身外。
也幸好正午陽光最烈,陽氣正足,將那煞氣衝淡不少。三位鐵血的軍人都還沒有被煞氣纏繞。
顧不得聽幾位大人的談論,擔心父母的小伍月伸手把這小鼎接了下來。許是因為她如今開始修道,與父母不同,剛一觸到鼎身,伍月便覺得手上一陣刺痛,一股刺骨的寒意從右手襲來,籠遍了全身,重重地打了個寒顫。
伍月身上淡薄的元氣似乎受了刺激,急速運轉起來,與這寒意抗衡。幾個周天後伍月長舒一口氣,身體暖了過來,再運元氣時覺得自己的元氣仿佛渾厚不少。
這時那位劉團長的聲音傳來:“我倒覺得這小鼎挺好看、別致,合我的眼緣,建國,你要是不要,就賣給我得了,我喜歡這東西。“
拜托大叔,您說這謊話的時候真誠一點好嗎?感覺不要這麼抗拒,眼神也不要這麼恐懼嘛。你可是位軍人哎。您倒是接過去啊,不是說喜歡嗎?伍月偷笑。
當然這並不影響小鼎的歸屬,一番推辭拉扯後,伍建國不由分說把這東西塞在劉上校懷裏,送給了這位對他諸多照應的新領導。
像是覺得這東西燙手,這位劉上校麵上微露驚懼之色,好在也沒有像伍月一樣被凍住,在兩手之間倒了個來回,喊道:“東子,拿布包起來,放到後車廂裏去。“
而那位大兵東子也真的從背包裏取出厚厚的一大塊粗布,看來是早有準備。他包住小鼎,捏住布包一角,拎了出去。五大三粗的大小夥子捏著手指拎東西,怎麼看怎麼有喜感。
好在伍建國夫婦二人一個去了廚房收拾飯菜,一個則是粗枝大葉都沒有發現,隻顧著把首長往屋裏讓。
伍月主動去廚房幫著媽媽端菜,兩位大人在餐廳直誇伍月懂事:“這孩子,真是懂事了““這麼小就知道幫大人的忙了“。徐英則注意了孩子的腿:“月牙兒,腿怎麼樣了,別端了,去那邊坐著吧,歇著去。“
搬掉了心中大石,又已經半天沒再假裝的伍月索性直言:“媽媽,我的腿好了,現在一點都不疼了,真的。媽媽,你不用擔心我了。“
說話間油炸花生米、肉炒的青菜、麻油調的豬耳、豬心一一上桌,這些都是為伍建國回家特意備下的。伍建國開了瓶珍藏的白酒。徐英又捧出一盤醋溜白菜來,坐在下首,準備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