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撿漏(1 / 2)

蘭鎮是座千年的古鎮,這裏曾經商賈雲集、廟堂林立。許是風水使然,曆經千年的變遷、戰亂,小鎮也沒有遭受到多大的破壞,至今仍有不少唐宋明清的建築保留了下來。

鎮東崇文、古樓兩條街上幾乎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築,周邊的小巷與商鋪建築也都還保留著古香古色的明清風格。這裏本是蘭鎮老區,居民們幾乎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哪家哪戶沒有些兒老物件?

早幾年起,這裏就自動地形成了古董文玩藝術聚集地,什麼古玩字畫、文房四寶、手工藝品、花鳥魚蟲等都集中在這裏銷售,是後來整個明市最著名旅遊景點之一,不少人喜歡來這裏淘淘古玩,期待著能撿個大漏好一夜暴富。

崇文街上一如既往的熱鬧,兩邊的地攤將路擠得隻有兩尺來寬,地上到處擺滿各式各樣的新奇東西,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工廠批量產的小玩意兒,而有些卻故意是做舊,沾上泥土,然後忽悠客人說是從土裏出來的古物,自然,也可能會有真品。

伍月偷偷用天眼在攤位一個挨一個地搜尋著,想看有沒有什麼東西能發出隻有自己能看見的光來。

找了好一會兒,別說什麼法器吉器了,就是好古董也沒找到一件兒。好不容易看到幾點青光,卻若隱若現黯得可憐,充其量不過是民國的物件兒。伍月頭都開始有些暈了,這用天眼也是個體力活啊。

伍月低下頭揉了揉腦袋,突然看到右手邊一個畫攤上有淡淡的青光,心中大喜,故意裝作漫不經心的走過去。

那是一幅畫軸,畫著墨竹菊花。菊花傲立,菊葉垂聚,花朵擁簇,生機勃勃。菊葉以大筆皴成,揮灑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與菊花兩相呼應,饒有趣味。竹下一塊奇石,竹葉用筆瀟灑。竹菊下端襯以野草,清姿逸態,淋漓盡致。筆墨幹濕濃淡相宜相輔,一氣嗬成,韻味雋永。

右上角題著一首詩:‘身世渾如泊海舟,關門累月不梳頭。東籬蝴蝶閑來往,看寫黃花過一秋。’後麵署著‘天池’字樣,另有幾幅印章,隻能隱約認出‘山人’兩個字。

原來這畫是是明代傑出書畫家、文學家徐渭的佳作。

徐渭,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又是“越中十子”之一。

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意趣橫生,可謂絕佳,價值不菲。

伍月前世是學過國畫的人,雖畫不好,一點眼力還是有的。雖然認不出,是誰的畫作,但卻知道這畫絕對是名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