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1 / 3)

但是說來奇怪,蔣曄不知道其餘兩處怎麼樣,她帶人來叩城門的時候,北邊可沒有什麼動靜,北邊城門外的囤兵到底在什麼地方,她還真是想不到。不過這些目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並沒有說什麼重要的話,卻在這裏耽擱了這麼久,想讓他們出去的那些人,到底有沒有出去,張括帶走的幾百個人,有沒有按自己的命令去抄那些人的家。

涼州城內此刻早已亂了,溫思追聽了蔣曄的話,決定關閉城門,不放百姓出去。但是百姓出不去,這些世家大族可不會乖乖在這裏待著等死,如果說之前他們還有過懷疑,嘉峪關是不是真的守不住了,這會兒已經來不及懷疑了,趁百姓還沒反應過來,跑出了涼州城。

這事守城門的自然知道,溫思追也心知肚明,但是大家默契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要逃出去的世家多半都成功了,但是那些一早守在城門口的百姓,卻一個也沒能跑出去,他們被城門守衛重新拖回了城內。

本來就因為蔣曄之前的喊話驚疑不定的百姓,如今看到這些大人物紛紛逃竄,卻關了城門,不讓自己出去,驚慌瞬間變成了憤怒,對死亡的恐懼讓這些走投無路的百姓開始不顧一切地反抗。但是命令就是命令,那些人能走,這些人就是不能走。

大批百姓聚集在幾個城門口,與帶兵趕到準備布置城防的涼州兵相遇,爭執之中爆發了武力衝。隻是手無寸鐵的百姓,自然不是這些士兵的對手,混亂之中,死了不少人,敵軍還沒到,百姓們先死在了本該守護他們的人手裏。

留在城內的威脅暫時還是未知的,但是現在再往前衝,當下就性命不保。有屍體躺在前麵,這陣騷亂終於被鎮壓下去。

有些人想著,若是敵軍真的來了,在家裏總比在大街上安全些,所以選擇躲回家裏,緊閉房門;還有些人想得是,萬一城門開了呢,總不能讓整座城的人都陪葬,到時候所有人都往外衝,誰能跑在前麵誰活下來的機會就更大,所以這些人選擇蹲在城門口,守著。

張括此刻應該正在跟在那些逃跑的世家後邊抄他們的家,蔣曄要留給他們足夠的逃跑的時間,所以不便出麵,便留在了刺史府,隻聽到外麵的喧鬧,並未親眼見到這等慘狀。溫思追和白星洲陪她坐在刺史府,溫思追還不時問一問外麵發生了什麼,白星洲卻從始至終仿佛老僧入定,對外麵的喧鬧簡直充耳不聞。

當時那些人回答溫思追的話,她也聽見了,她知道外麵百姓不肯回家去,聚集在城門口,知道他們與來布置城防的士兵發生了衝突,知道有人受了傷,當時心裏還想著,大概也會有人死。可是她就坐在這裏,這些話從她耳邊閃過,也隻在她心中產生一圈漣漪,很快就消散了,她腦子裏想的是,張括有沒有按自己的計劃抄了那些人的家,有沒有順利拿到糧食。

蔣曄後來想到這一天,會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這些人永遠都不必直麵死亡,所以才對死亡如此冷漠,死對他們來說仿佛隻是一個數字,甚至有時候連數字都不是。還是說,這些人算計太久了,人命於他們而言,隻是這些算計的一個環節,根本不重要。而她,從這一刻開始,仿佛也踏上了跟他們同樣的路。

涼州城外的天終於亮了,城內喧鬧了一夜,此刻反倒顯出幾分寂靜。

刺史府內有人送上了早飯,蔣曄掃了一眼,想來是因為自己在,刺史府的早飯也從簡了,隻有幾籠包子,一碟饅頭,還有幾道小菜,一碗小米粥,不過她看了一眼,沒有動筷子,隻看向溫思追問道:‘溫大人,不知道我帶來的那些兵,怎麼吃飯,可安排好了?畢竟他們在嘉峪關已經很多天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總不至於到了溫大人這兒還挨餓吧。”

溫思追一聽,這話是故意說給自己的,說實話,他還真沒想到這事,但既然蔣曄問了,這會兒他也不能說自己忘了,便有些誠惶誠恐地說道:“蔣姑娘放心,已經安排下去了。”

“這就好。”蔣曄也並不拆穿他,隻是點了點頭,伸手拿了一個包子,看溫思追都沒動,笑了笑問道:“溫大人不吃嗎?我可是餓得很了。”

“吃,吃。”溫思追連忙拿起筷子,象征性地夾了一個包子放在自己麵前的碟子裏,倒不是他吃慣了山珍海味,吃不得這樸素的包子,而是方才被蔣曄這麼一問,他著實吃不下去了,掃一眼白星洲,他倒仿佛吃慣了這些一樣,拿著一個包子慢條斯理地吃著,還時不時夾一口小菜,看得溫思追一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