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賢達抬頭看了眼天,見天色大亮,起身穿了衣服,回頭看見郭氏正穿戴整齊準備推門出去做飯,他跟了上去,兩個人並肩一起走到了廚房,清晨的陽光溫暖舒適,照在身上令人多了分生氣勃勃的感覺。
郭氏看著苗賢達要幫她燒火的樣子趕忙勸道,“相公,你怎麼能進這地方,快出去吧,飯一會兒就做好了。”
苗賢達卻是笑著搖頭,徑自坐在了灶台邊往裏麵添柴,“燒個火而已。”
郭氏看著苗賢達略顯生疏的動作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感概,這要是放到以前他是打死都不會做,不過自從公公去世後家中的日子一落千丈,隻因苗賢達和她皆是不擅長理財之事,借了許多銀子出去也沒有收回來,等到最後隻得賣了家產抵債舉家遷移,這其中的心酸自是不必說,苗賢達也從五指不沾春水的人落魄到了家中大到賺錢養家,小到修門換鎖,樣樣事物都能應付的地步。
苗賢達倒是沒有看出來郭氏的心情,他看著灶膛內火苗跳動忍不住就想起了楊子軒來,說道,“你覺得昨日的那個楊公子如何?”
郭氏畢竟是內宅婦人,就是和楊子軒打過照麵也是低著頭,聽了這話說道,“我瞧著倒是好的,他不是和相公十幾年的鄰居?”
苗賢達點了點頭,“有七八個年頭沒有見了吧。”
郭氏切菜非常熟練,刀在案板上發出劈啪的聲響,“說話溫聲細語的,叫人聽著就舒坦,不像是這邊的人,買個東西喊個老大聲,我剛來的時候嚇了一跳,還以為要尋我吵架呢。”郭氏說道這裏抿嘴笑了笑,眼神明亮,看著很是端莊秀麗,“後來才知道這邊人嗓門都這麼大,你要是說話聲小了,還隻當你病了。”
苗賢達聽了愧疚道,“都是我沒能耐,不然也不會搬到這裏……”
“這說的什麼話?要不是搬到這裏能把繡娘接過來?”郭氏正在切黃瓜,夾起了一塊嫩綠的黃瓜片,喂到了苗賢達的嘴邊,“自家種的,脆著呢,嚐嚐。”這前院本來種著花,叫苗繡娘都給拔了,買來菜苗直接就種上了,如今黃瓜,豆角,絲瓜,辣椒這些尋常的菜都可以吃了,倒是省了不少菜錢。
苗賢達見郭氏這般親近,臉色微紅,卻是低頭勉強吃了,繼續說道,“昨天,子軒兄跟我說……,三年前他娘子去了,隻留下一個六歲大的兒子,這些年一直都沒有續弦。”
郭氏聽了這話愣住,回頭瞧了眼苗賢達,見他沉著臉一副深思的摸樣,她想了想說道,“相公的意思是?”兩個人少年夫妻,對彼此的脾性都頗為了解。
苗賢達點頭,“我昨天看他瞧著繡娘的眼神就……,當年子軒兄倒是很疼愛繡娘,以前倒沒覺得,畢竟都是小時候的事情,現在想想,估摸著那時候子軒兄就對繡娘……”
郭氏心裏一琢磨,不過片刻就露出喜色來,“如果真是這樣,我瞧著倒是很般配的一對兒,就是不知道繡娘是怎麼想的?”郭氏想想苗繡娘對楊子軒的神態來,既不特別的親近但是也談不上什麼厭惡,想來,畢竟男女有別,估摸著是放不開吧?
“她能有什麼想法?”苗賢達對著苗繡娘的婚事一直都很在意,一門心思給她尋一門好親事,好彌補這些年來受的罪,“子軒兄和我們家都是彼此了解底細的,又不像外人那般會輕瞧了繡娘……,再說,繡娘這身份委實難找個合適的。”
苗賢達畢竟是兄長,父親死後更是把自己當了家長,自然就覺得苗繡娘的婚事由著他來定就好。
郭氏了解苗賢達,雖然看著和善,但是骨子裏其實很有些古板,便是委婉的說道,“你為著繡娘考慮這自然是好的,可是我瞧著咱們姑奶奶可不是個沒主意的,不然你想想劉家那事?一般人能有那膽量?”
苗賢達想起苗繡娘的轉變也是驚異,不過他很快就把這歸咎於劉家的脅迫下的性情轉變,人遇到大挫折總是會有些不同。
見苗賢達沉默了下來,郭氏知道這是聽進去了,趕忙又說道,“相公,你還是不要自作主張,這婚姻對女人來說不亞於第二次投胎,上一次她就投錯了,這一次可不能再有個差錯了。”
苗賢達聽了歎氣一般說道,“既然你這麼說,那晚上我就問問吧。”說道這裏又往灶膛裏添了柴,“我瞧著子軒兄那意思,這兩天就會有媒人上門了。”苗賢達也沒有想到,無意中碰到的同鄉竟然就是楊子軒,當年他可是被認為最有可能考上進士,最後走上官場的人,結果一轉眼就成了走南闖北的生意人,真是世事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