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氣啥!不錯,是和田玉。對了,你昨天出去逛了嗎?手上有沒有寶物?帶過來了嗎?”王軍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昨天沒有出去,手頭沒有物件。”楊奕如實告知。
“呃!那就可惜了。”
王軍也忘了,楊奕應該沒有接觸過這類的交流會,所以沒有經驗,都忘記了提醒他。祁老舉辦的私人交流會,一年也就一次,在江州市也頗有名氣。
這種時候,很多人為了露臉,都會將近期自己找到最好的寶物帶過去,漲漲臉。
而王軍自己,也帶了一件寶物過去,是他前兩個月就已經找到的,但一直沒有跟別人透露,就是等這種機會。
其實,如果不是那枚印章已經曝光了。那寶物帶過來,絕對會成為這次交流會的主角之一。
“可惜什麼?”楊奕的確沒有任何經驗。
王軍將交流會簡單介紹一遍,楊奕才明白,為何這家夥說可惜。
不過,他倒不覺得怎麼可惜。對於名聲,並不是太看重,並不是太喜歡拋頭露臉,悶聲發財,才是他的真理。
“無所謂啦!如果能在交流會上學到點東西,那就最好不過了。”楊奕輕鬆道。
“也就你這麼想,就算是那些老頭子,也想著這天炫耀炫耀,你說你一個年輕人,搞得那麼老成做什麼?”王軍鬱悶道。
“王哥,你帶了什麼寶物過來?”楊奕問道。
他見王軍手裏帶著一個木盒子,裏麵的物件應該不大。木盒子雖然精致,卻是新做的,沒什麼奇特的地方。
“嘿嘿!給你先看看也無妨。”王軍將盒子打開。
隻見裏麵躺著一個小銅虎,身軀偏平,虎身上還有一些字,看上去虎虎生威。
“兵符?”楊奕很快就認出這玩意。
王軍舉起一個拇指,得意一笑:“不錯,這是南宋的虎符,僥幸得到一塊,可惜,另一塊被藏在博物館。”
這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製成,作虎型,又稱虎符。製成兩半,右半留存在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後,方能生效。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與我國古代對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關聯。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戰國、秦、漢。與虎符性質相近的還有節、牌等。
而王軍手上這一塊,是南宋時期權威最大的一塊兵符之一,所以比較珍貴。
不過,兵符算是比較冷門的收藏品,喜歡收藏的人不多。王軍卻沒有想那麼多,反正隻要是古玩,他基本上都藏起來。
“上次交流會,也出現一枚兵符,魚形狀,是唐朝的物件。”王軍說道。
楊奕也知道,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
上一次的交流會,王軍沒有深入講,畢竟那次交流會他丟了一個大臉。拿了一件贗品過去,為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訓,這塊兵符他是偷偷請高手幫忙鑒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