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完美無瑕(2 / 2)

懂行的人都知道,元青花瓷雖然胎內增加了氧化鋁的成分,提高了燒成溫度,但是瓷化程度還是不如清代瓷器胎體細膩。

元瓷製作時胎泥淘煉不夠精細,多數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采用墊砂支燒方法,燒成後即形成所謂的砂底。

“而且,我看到了火石紅。”劉樂還是覺得沒錯。

元青花砂底的邊緣常出現粘砂或鐵質斑點,少量器物由於胎土內含有鐵質,在器物露胎部位經燒結呈氧化鐵紅色,俗稱“火石紅”。

他小心翼翼地將大罐翻轉過來,就看到罐底有輪旋的旋紋痕跡。這是工匠有意塗刷的較淺淡的鐵紅色砂底,也是元朝工匠的做派。

“內壁接痕也很清晰。”劉樂看了眼楊奕,實在是不明白,楊奕怎麼斷定這東西有問題。

元代的瓷器,采用分段製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裏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

“繪畫的方法也應該沒有錯!”劉樂繼續說道。

元青花紋飾繪畫方法以平塗為主,結合勾、皴、點、染技法,線條蒼勁有力,顯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繪畫才能。

“元青花中的人物紋別出心裁,並與戲劇相結合,將著名曆史人物的故事情節移植到瓷器畫麵上,呈現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具極強的感染力這是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

劉樂一直在說,楊奕卻一直在點頭,讓苗霏有點看不懂了。

按照這樣的話,那物件應該不會假呀!為何楊奕剛才那態度?難道跟那位先生有點過節?但楊奕不是那種人吧?

劉樂將視線放在圖案上麵,茅廬的邊上,有一株芭蕉。

蕉葉紋來源於商周青銅器的紋樣,飾於瓶頸和下腹部。葉的中莖畫至葉尖,一筆畫成或兩筆畫成後填色。葉的邊沿用細線勾勒後填色,葉脈細線勾勒,有單層和前後雙層兩種畫法。

“你看著蕉葉,典型的元朝風格。明朝蕉葉紋中莖用兩條平細線畫至葉尖,不填色,永樂起葉的中莖已不到葉尖。葉紋細密如魚骨。葉邊如鋸齒般尖細,輪廓線用複筆加粗。”他幾乎是找遍所有細節,均符合元青花的特征。

因為這是重器,隨隨便便都能拍個幾千萬出來的寶物,他是一絲都不敢大意,剛才看得非常細致。

劉樂看向那中年人:“你爺爺將其埋在地下,肯定包裝得很好,所以瓷器才沒有染帶上土沁、土斑,而是質地老氣、寶光內含。”

如果是傳世品,由於人間滄桑和歲月撫摸緣故,釉汁則越發滋潤、寶光四溢;或因為曆經使用,棱角的釉麵不免要出現輕微的剝蝕或磕碰,以及支撐點和受力部位,會因磨損劃痕縱橫、細密,而附上累累舊氣。

“先生高見!不假!”

那中年人小小地拍了一記馬屁,最後還看了眼楊奕,暗想:小子,這回你還有什麼話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