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下毒(2 / 2)

這……這有違禮法,有違禮法啊!

玉童子很快將小銀碗裏的藥喂完,拿過太監奉著的手絹擦了擦嘴,向外麵瞠目結舌的大人們嗤然一笑,說:“我記得陛下以前是這樣喂我的。”

無恥諂媚之徒!無恥至極!

雯宣縣主的臉色亦是十分難看,“我父皇如果有任何閃失,你逃不了關係!”

“縣主此言差矣,藥已經有人試過,第一個接碗的也不是我,況且我坐在這裏,一舉一動大家都看的清楚,如果陛下出了問題,與我何辜?我是好心想讓陛下服藥,縣主將矛頭指向我又是何意?”

雯宣縣主丟下一句我不與你說,然後便掏出絹子來給皇帝輕拭嘴角,在眾大臣和皇族前演出一副孝女模樣。

玉童子也打起了坐念起了咒,當然也隻是做做樣子,他知道皇帝這一時半會不會醒。

為何?

因為他剛剛就當著他們的麵,喂皇帝喝了□□,但他們全然不知,雯宣縣主也隻是詐他,她沒有證據。

她不會找到任何證據,隻要這些太醫不碰自己,他們就永遠不會想到所謂的玉童子其實是個藥人。

他隻要咬破了嘴,吸出自己的血,再混著藥喂到皇帝嘴裏,便□□無縫的向皇帝下了毒。不用掏出任何東西,也不用做任何手腳,更不會被查出任何破綻,不會牽連任何人,這等絕妙的主意,他們想的到麼?

他們逼死了鳴音,他就要給他們的皇帝加大劑量,讓皇帝死的更快些。

不但要讓他們的皇帝死的更快些,更要讓他們的江山亂了,讓他們互相猜忌懷疑,讓他們全都給沈家陪葬!

“天色漸晚,此處不宜休息,這裏有本宮與縣主守著,各位大人暫且先回自己車中,趕路要緊。”太子適時的出來,話語溫和句句在理,像是主持大局的樣子。

外麵的大臣很快散了,太醫院醫正與兩個其他兩個太醫上了皇帝的車,和太子、縣主、玉來真君一起守著皇帝。

照太醫們的說法,皇帝的身子並無大礙,服了藥後應當很快蘇醒才對,但馬車繼續前行了許久都不見皇帝有蘇醒跡象,反倒是體溫越來越低,嘴角起了白沫子。

最先發現情形不對的正是三位太醫,他們一個個汗如雨下,告了罪後很快又聚在一起討論,車廂雖然大,但架不住人多,所以即使他們壓低了聲音但還是能聽到些隻言片語。

什麼“都是你要換藥”,什麼“當時你不也同意”,什麼“這下該怎麼辦”。

太子當下就命人停了車,重新召大臣過來。

雯宣縣主雖然很想把矛頭引到玉童子身上,可是就剛才聽到的話來看,她父皇似乎是被這群庸醫給治錯了?

難道她父皇的病真的不關玉童子的事?那那天在玉來觀發現的又是什麼?

玉童子也楞了,沒想到無巧不成書,還真有人替他擔了這責任。

事關重大,三位太醫不敢隱瞞,一個個爭先恐後指責起同僚換藥的主意,其他太醫一聽也唯恐自己被牽連,連忙的向太子叩頭謝罪,也跟著指責起來。

他們吵吵鬧鬧,最後也沒鬧清楚究竟是誰先說的換藥材。既然不知道是誰,那就一起罰了,於是太子要太醫們重新診脈開方,如果再有差錯全部問斬。

這下可好了,太醫們不在合力討論,而是各個都寫了方子,還均說自己的有效,同僚的是不對的,甚至關於皇帝昏厥的起因也給了七八種說法。

有的說是舟車勞頓體調不良,有的說是陰寒腎虛肝陽上亢,有的則說是脾熱上火肝膽不照……把底下的人聽的是頭暈目眩,竟誰也弄不清皇帝究竟是怎麼了,到底是嚴重還是不嚴重,能不能醒了?

要是不能醒……

太子也被太醫說的暈了,一時拿不定主意該用誰的方子,雯宣縣主站出來將太醫們罵了一通,可是也沒什麼作用,底下的大臣們交頭接耳,各懷心思。

唯有玉來真君還守在皇帝身邊,用自己的小手握著他的手,情意拳拳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