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楊振寧(一)(2 / 2)

以此類推,從來沒有培育過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清華大學,這一百多年來所有科研方麵的成就,恐怕也沒有楊振寧任何一篇小文章的貢獻,所以,他選擇80幾歲後回國養老,讓科研落後的中國見識一下國際級大師,也就怪不得頂著國人這麼大的質疑,迎娶一位離婚在職研究生,因為以他所作出的貢獻和人生抉擇的成功判斷,在任何時候都要作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老年回國養老的楊振寧,不選擇一位年輕女人,還能作出什麼體現其人生精明的判斷和價值的呢?

楊振寧這種回避重點的說法,在主持人挖掘71年回國聽到鄧稼先說原子彈是完全靠中國人自己研究做出來的成果時,楊振寧為什麼落淚的原因,是否因為自己的祖國能作出這樣自豪的成就,而作為搞這一行、物理研究的頂尖科學家,沒有為國家盡一份力的遺憾?或是這項研究居然由自己的朋友、童年一起成長一起留學的鄧稼先完成,而感到懊悔呢?楊振寧的回答是很多種感情參雜在一起,不是僅僅因為一種原因才止不住落淚。

對於楊振寧這種和李政道爭執了半個世紀的頂尖科學家,他怎麼會不在意國家關鍵性的科研成就有沒有自己的參與呢?可是作為因為旅遊簽證不方便就把自己的國籍放棄的一位所謂美籍華人,他來講愛國,恐怕**分子都要恥笑,試問台灣兩千四百萬同胞有多少人因為世界上隻有二十個國家承諾中華民國,而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出現簽證麻煩而放棄自己的中華民國國籍?楊振寧現在還用這個理由出來講,是不是提醒國外留學人員,當你的中國護照不好用,趕快換一本美國的吧,管他愛國不愛國“有利於自己”才是優先考量。

清華在中國的曆史上,雖然沒有培養出獲得諾貝獎的國際性科研專家,可是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紮實而不受政治風氣影響的奉獻。無論在國家科學、工業、等各方麵建設領域,都展現著一種勤勤懇懇、實事求是、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許中國一路走來的國力,還沒有條件作出世界頂尖水平的科學研究,可是國家各方麵發展特別是工科類的基礎和成就,清華培養出來的人代表一種風氣、一種作風,這種風氣和作風,是能夠在各種**和潮流中,依然把握國家建設的實際工作,哪怕在文革的環境中依然沒有讓國家的國防科研、基礎研究停滯或放棄,為中國社會民生的發展,做出符合事理的種種實幹與基本原則。

可是在今天清華園的這次訪問中,我覺得很多東西扭曲了。通過曖昧與一臉微笑的王誌,他所想講又不敢直接講的那些提問,通過楊振寧得意與自我炫耀的種種做法,通過一旁滿足與欣喜地參與錄影的翁帆,我隻能說,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觀念衝擊真的太大了,大到半個世紀前不顧一切回國奉獻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犧牲都得重新定義與思考了。也許通過這次的提問,楊振寧會回憶起當年他所做出的選擇,當年聽到老朋友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研究出來的事實那種震撼。可是今天他的選擇、清華的選擇、翁小姐的選擇、都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更確切的定義是:這是一位80多歲還回國養老享受國家特殊照顧的偉大美籍華人科學家,他身邊是他晚年上帝所賜與的最後一個禮物,而這個禮物現在也屬於美國。他在中國住的是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別墅,每年還要消費中國納稅人的錢幾百萬。清華所做出的巨大投入是為這一對美籍華人在中國的價值宣揚作全麵背書。楊振寧對中國最大的價值體現是其一生在任何時候都做出對的選擇--當然是對他自己。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翁帆,一位28歲嫁給82歲美籍華人的年輕女子。這恐怕是中國社會本年度最有社會價值判斷的選擇了。而今晚,楊振寧為這一價值認定,作最完美的解釋。

如果您覺得《於澤西大玲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3/53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