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鐵桂花以為她娘會這樣,是因為同四姨娘感情最好,她娘行三,和她四姨娘連著,那可不是最能玩到一起的?
後來她才知道不是這樣的,她娘之所以對這事念念不忘,不是她同於金鳳的姥姥感情更好,而是覺得自己把小妹妹給坑到了農村。
這事鐵桂花的娘也不是故意的,就是聽了一句閑話,大概就是有個富貴人家出殯,有人感歎說那一家人埋的地方好,要不也不能富貴了這幾代。
此時人去世,就是埋自家地裏,農村的不用說,自己家就有地,或者說不是自己的地呢,就是村裏指定的要埋人的地方。
城市裏的,要是沒有農村的親戚,那就要買上一塊地。
要是還沒有錢呢,什麼山頭啊野外啊也能埋,普通人沒那麼多講究,大多是別人埋哪兒就埋哪兒。
用一句俗話來說,活人還顧不上呢,更不要說死人了。
但鐵桂花的娘聽到了那好墓穴的話,就記著了,有一次她娘再說自己命不好,就把這話翻上來了。
其實就是一句閑話,帶了點顯擺的意思,要說就想坑誰,那是沒有的,不過就讓她娘記著了,再之後,就真動了這方麵的心思。
於金鳳的姥姥剛嫁過去的時候,還同娘家有往來,說過自己的情況,鐵桂花的娘就更內疚。
當然,這份內疚裏,還有一些別的緣故。
於金鳳的姥姥嫁到農村沒幾年,八國聯軍就攻破了北京,慈禧一路西行,還路過過開封,她給開封的糖醋鯉魚留下了“膳後忘返”四字點評,身邊的大太監還有個墨寶,卻也把很多人嚇的跟著往西跑——皇帝都要逃命了,更不要說他們了!
那時候鐵桂花的娘已經嫁給了鐵剃頭,鐵剃頭不跑,他們自然也不跑,而鐵桂花的舅舅要跑,那鐵桂花的姥姥自然也就跟著跑了,一家子跑的四分五裂,至親就沒有了。
鐵桂花的娘每逢佳節倍思親,想自己的娘想自己的兄弟,不過最想的還是四妹妹,想著要是知道有這麼一出,那她娘必定不會把小妹妹嫁到農村。
她這小妹妹嫁也是白嫁,嫁了也沒有弄來什麼好風水,這麼想著,更是難忘。
鐵桂花從小聽她娘說這些,對這沒見麵的四姨就很有感情,隻是有感情是一會兒事,兵荒馬亂也是現實。
鐵剃頭有手藝在身,掙嚼用行,要去找人就不行了,也不願意——就這世道了,外麵天天都在死人呢,嫁到農村又算什麼?
鐵桂花會想到尋人,是因為自己的丈夫突然出息了。
鐵桂花嫁的人姓馬,因為行二,又被叫做馬二,是鐵桂花爹的徒弟。
鐵桂花的爹給人剃了一輩子頭,到老了還在街邊剃頭,馬二給人剃頭,卻剃出了點不一樣。
馬二的事很有點傳奇色彩,放到說書先生那裏直接就是一個話本了。
大概就是某年某月某日,開封某個銀號有個姓楊的東家坐黃包車丟了一個包,包不重要,包裏的一張兩千銀元的即時兌的彙票卻非同小可。
那東家自然立刻就去找那拉黃包車,倒也找到了,可那拉黃包車的卻沒看到那包,因為拉過那個東家後,他立刻就又拉了別人,這一天下來一二十個也有,哪知道那包到底在哪兒?
楊東家也是有點本事的,對那拉黃包車的進行了一番調查,證明他的確沒拿,可那包卻是真找不到了。
楊東家萬般無奈隻有懸賞,說自己某年某月某日在什麼地方丟了個什麼樣的包,裏麵有什麼東西,如果有能送還的,必有重謝。
然後第二天,這包就被送來的。
是的,送這包的,正是馬二。
他倒不是衝著這懸賞來的,而是早先不知道這包是誰的。
這包怎麼來的,他也說不清楚,大概是某個顧客落到他那裏,他一開始也沒太在意,別人丟了包,總會來找,但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四天過去,竟然始終沒人!
他就拉開包看了看,這一看就嚇了一跳,彙票他不認識,銀票卻是知道的。這些年,當局亂糟糟,各路錢幣也是亂糟糟。
中央發的,各省印的,洋鬼子弄來的,上麵的字不一樣,樣式卻相差不多。
馬二不認識幾個字,但看得多了,就有印象,一見這個,就知道這是了不得的東西,可要還給誰還到哪裏卻不知道,還不敢隨便同人說,一直到見了懸賞,這才知道主人是誰,立刻就還了回來。
楊東家那個懸賞,其實就是無奈之舉,自己都沒想真有人能還回來,這彙票在開封不好出手,拿到外省卻很容易,他的懸賞再多,也多不出這兩千銀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