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為是韓信和自己做生意,心裏一直很生氣;沒有想到是他自己和韓信做生意,而韓信並沒有不高興。
劉邦對韓信的真實態度,張良、陳平也就此心知肚明。還有劉交、盧綰,也就都默然於胸。在漢軍最核心的圈子裏,劉邦對韓信的真實態度就此成為公開的秘密,後來又擴散至劉邦的高級信使範圍,例如陳豨等人。唯有韓信本人不知,其中細節,可能至死都全然不知。
韓信雖然位置很高、權力很大,但加入漢軍較晚,一直沒有能融入核心圈子。有點像是後世的高級經理人,功勞越大,風險越大。因為,你不是自己人。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你不是自己人,唯有你自己不知道,而且還以為自己是自己人,理直氣壯、忠心耿耿,該幹什麼幹什麼。韓信後來被擒、被貶、被殺,贏得普遍同情,這是重要原因。
——漢五年十二月,再奪韓信兵權。
垓下大戰剛剛結束,劉邦剛到定陶,馬不停蹄、立即就來到韓信軍中、奪了兵符印信。具體過程,《史記》和《漢書》都記為“襲奪”,襲:趁敵不備發起攻擊;奪:強取。劉邦作為漢軍最高統帥,不是下命令、也不是商量,而是在韓信毫無準備的狀態下、突然襲擊、強行奪取。
劉邦這四次行動中,第一次是以最高統帥身份理直氣壯、派人下令,後來就不同了,尤其是第二次和第四次,都可謂行之不雅、勝之不武,偷偷摸摸、躡手躡腳,有點小人做派。切勿以為他不會做官。他在秦皇朝當的那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鎮丨黨丨委書記兼公丨安丨派出所所長,官不大,比芝麻還小,充其量是一粒小芝麻,但含油量並不小、甚至更大。就起義後言行舉動看,還是很會當官的。其中不同在於,第一次有點像是收回自己的本錢,篩選精兵無非是加收了點利息,自然理直氣壯。本錢收了、利息也收了,再去就理不直、氣不壯了。他為何不借助統帥、東家的優勢和韓信商量?無它,認定商量不通。
這一點認識很可怕。他不僅認為韓信可能造反,而且認為韓信隨時隨地可能造反;深層而言、潛意識中,他內心認為韓信應該造反,如果他是韓信,一定造反、自己幹。這後一層最重要。所以,無論舉報變事是否言明謀反,他一看見韓信優待鍾離眛、又走到哪裏都帶著兵,立即就認定是要謀反,且確信無疑。
由於劉邦確信無疑,就這麼寥寥數語一個不確定的報告,韓信便從西漢的第二號人物變成了頭號反賊。劉邦立即召集諸將商量對策,完全沒有顧及自己是否會判斷失誤。
、
日期:2021-04-1021:54:35
16臨時首都櫟陽和無計可施的對策會議
=========================
西漢的臨時首都此時在櫟陽。(本小節引文出自《史記》、《漢書》婁敬傳記的不一一加注。)
婁敬建議遷都,劉邦當日決定,當日起程。到達長安才發覺地方本來不大、又經戰亂破壞,根本放不下。於是,以櫟陽為臨時首都。
兩千餘年前,關中平原以至整個黃土高原的森林覆蓋率還在50%以上。大略而言,居民區、耕地、道路、河流之外,都是森林。此地森林茂密,氣候溫潤,又有鄭國渠的長期灌溉,是八百裏秦川最為富裕的地方。櫟陽最早是秦國的都城,商鞅變法就是在這裏推開。遷都鹹陽後,成為離宮,仍然是糧食生產基地兼軍工生產基地,秦軍的裝備大多就在這裏生產。秦亡後,鹹陽被毀,櫟陽基本無恙,秦將司馬欣被項羽封為塞王,楚漢相爭蕭何坐鎮關中,都是在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