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張三豐武學理論以及葵花寶典(1 / 2)

後世武學考古史家陳心長在大作《量子江湖》曰: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最有特色的就是內力了。沒有內力,人憑借自身拳掌無法開碑裂石,也無法飛簷走壁。根據古籍記載,春秋戰國即有掌碎碎石縱躍高牆的奇人,應該是內力深厚之人。

達摩是一個劃時代的武林大宗師,他對中華武功有三大貢獻。第一、他明確提出內力的概念,並且撰寫了中華首部也是最著名之一的內功著作,大名鼎鼎的《易筋經》;第二、撰寫中華首部輕功著作《一葦渡江》,除了論述輕功的練法,還探討了內功與輕功的關係,非常有前瞻性的指出內功與輕功的關係是充分非必要條件;第三、第三點貢獻鮮為人知,可是對少林武功影響卻最大,達摩根據佛學思想提出了武學因果說,從此少林武學基本上都在因果說哲學的指導下發展。

受武學因果說影響,少林內功講究參悟無我相無人相,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裏色不是女色,空也非虛無。色空某種意義上就是因果,隻有看透了空,才從根本上堪破色。這樣才能提高心性修為提高內功修為。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少林武功往往強調以我為主,講究先發製人,把因抓在自己手裏。

此後道家也有宗師著書立說弘揚道家武學,如王重陽,留下《先天功》、《全真劍法》等武功,如北宋黃裳,其著作《九陰真經》上冊是道家內功心法的經典作品。數百年後武當張三豐橫空出世,集前人大成打破了武林中少林大一統的局麵。張三豐提出陰陽二元說,幾乎完美的詮釋了內力來源。張三豐認為內力來源於真氣,而真氣來源於呼吸。通過內功心法導引,呼吸進來的氣可以轉換成真氣,真氣如果世間萬物一半有陰陽之分,在丹田通過內功心法造成真氣陰陽失衡,眾所周知,風乃陰陽二氣生成。真氣陰陽失衡產生氣流在人體經脈運行,真氣越渾厚,失衡得越快速,產生的氣流越強,表現出來的掌力拳風也就猛烈。

陰陽說哲學在體現在武當派的武功中,如兩儀劍法,玄虛刀法,繞指柔劍等等。這些武功講究陰陽互生動靜開合。很多人以為武當武功是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其實錯了,所謂以柔克剛水滴石穿,是因為石頭一直不動在水在滴,你的對手會一直不動讓你打嗎?武當武功是以巧破敵,專攻對手弱點。例如孫子兵法,最講奇正結合,武當武功也類似,陰陽結合,以陰禦敵,以陽破敵。

陰陽學說能完美解釋包括少林武功在內的所有武功,把因果說也包含在內。世間萬物皆有陰陽,陰陽互動生萬物,因果說在陰陽說麵前顯得範圍小了。

當然萬法到了最高境界都是殊途同歸的,少林派絕學也有剛柔並濟,陰陽結合的,掃地神僧的武功不比張三豐差。張三豐晚年所創的太極拳太極劍最高境界就是他衣缽傳人張無忌表現出來的那樣,無招勝有招,自顧自的創造出太極世界,陰陽變化精妙絕倫,讓對方有心無力攻守散亂,自己根本無需琢磨對方陰陽變化中的破綻。衝虛道長太極劍到了太極劍使得渾如一招的境界,沒到無招的境界,和令狐衝比劍時最終落敗,但是他輸的原因是因為令狐衝吸眾多高手的內力,以霸道的內力破了他的太極劍,如果雙方內力相若,衝虛道長是有能力絞斷他手臂的。例如當初張無忌和方東白比劍也有類似情況,方東白挺劍刺進張無忌的劍圈,結果斷了一條手臂。

張三豐偉大之處當然不止陰陽學說,他學究天人,在天文算術上也造詣很深。他借鑒前人王重陽的經驗,在他著作《真武算經》裏證明了多人配合作戰,七人組合為最優,由此他創出了真武七截陣,組成真武七截陣的七個人使用的武功不同,互相配合,威力極大。無獨有偶,後世戚繼光創立鴛鴦陣最初也七人一陣,後來因為士兵個人武藝太差才改成十一人一陣。少林派也受真武七截陣啟發,創立了十八羅漢陣,雖然叫十八羅漢陣,其實有十個人在一旁看著,準備補受傷的同伴或者發射暗器,主戰隻有八個人,而且如果有人使用長兵器,主戰隻有七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