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關妃欲為娘家事兒,肖章三言勸退保主權(1 / 2)

“一千二百萬兩,何須等待高太尉的票號建成。”

就在趙維桓驚訝中,關錦瑜微微一笑:“歸雲伯,你若同意分股出來,我願回趟河東。家父至少可籌措到三五百萬兩,叔伯們亦可聯手籌措出個三五百萬兩。加上商社如今結餘的五百餘萬兩,足夠讓你那南市的事兒做起來了。”

“此事不做對外融資、招股之想。”

聽其言,肖章卻果斷地說道:“這個生意涉及很多事兒,尤其是關乎民生、民心的事兒。若招募、融資,我便無法在賺取利益的同時,盡量地保證讓百姓得到恩惠、知朝廷之恩情。”

賺著錢,還要不忘讓百姓感覺到這是朝廷的恩澤。

當趙維桓聽到肖章這番話以後,他是十分開心的。

自古以來,商人無不唯利是圖,少有大義為國之人。

諸如先秦商聖陶朱公,譬如秦皇仲父呂不韋。

雖說曆史上對前者的評價,多是正麵。

對後者的評價,也隻能說是毀譽參半。

然而讀書、尤其是讀過太多史書的趙維桓卻明白,那不過在沽名釣譽那件事上,一個很成功、一個不算太成功的商人範例而已。

與那兩位相比,肖章具備了許多那兩位不具備的特性。

都是哪些特性呢?

首先,肖章是一個真正有家國天下情懷的人。

無論是麻辣燙,還是青竹莊、南北二巷這些事兒。

肖章並未隻想著自己賺錢,而是一直在自己賺錢的同時,想著帶著更多的人賺錢。

賺錢的同時肖章還能將安撫民心、安定社稷的事兒,擺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其次,肖章所想做的事情,無論是二巷榷貿自由區,還是青雲莊的火器場、罐頭場。

每一樣都是能夠幫助大梁國力強盛、軍力強大起來在做基礎。

最為重要的,還是當國家有難時,肖章能夠不惜巨資、不記得失地出錢去救助受災受難的陌生人。

從這三個角度上來看,京東、冀州百姓將肖章稱為“今之商聖”,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與肖章這種家國情懷相比,關錦瑜的父親、以及她家族裏的那些人,就顯得太過小家子氣了。

關錦瑜的父親以及她的叔伯,是怎樣的一群人呢?

趙維桓第一次率兵北伐,缺少糧餉時。

關家人看似大義凜然地捐了不少的錢、捐了不少的糧食。

可是到最後呢?

關錦瑜堂哥關正興借趙維桓的關係,牢牢地掌控了河東一代軍糧采辦諸事。

她的另一個堂哥關正明,則借協助籌餉為名,帶著關氏家族以低價收購了七處石炭、兩處鹽礦和一處銅礦的礦場經營權。

拿到了軍糧采辦權,得到礦場以後。

如果關家那兩兄弟能夠體恤民情、協助朝廷安撫民心,那也能無愧其皇親國戚的身份。

可惜的是,那兩兄弟可沒有肖章這樣的家國情懷。

在接手那些營生以後,他們或是壓低軍糧采購價、導致軍糧質量極差。

或是壓榨礦工、勾結當地官員私用徭役,一心隻想著用得到的特殊照顧,賺錢、賺大錢,根本不顧社稷安危、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