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永遠是難以摒除細作的存在。
無論是先秦時代,還是大漢王朝與匈奴時戰時和的爭鬥了二百多年。
細作、在肖章口中被稱作間諜的那群人,永遠都是在曆史長河中,若隱若現地恍惚著他們的身影。
在許許多多間諜中,最出名的當屬春秋時的西施和三國時的貂蟬。
西施在陶朱公範蠡幕後主使之下,幫助越王勾踐幹掉了死敵吳王夫差。
貂蟬則憑一個“美人計”,輕而易舉地讓十八路諸侯都打不垮的董卓,死在了他義子呂布的戟下。
即便是到了漢武帝時,繡衣使者也成為那位雄韜偉略、一代名君行事時的左膀右臂。
東古人潛入中原,這事兒如果換在從前,趙喆根本不會當回事兒。
可是如今卻不行,趙喆明白、他不能允許東古間諜,繼續在他的國土內繼續潛伏下去。
因為中山郡王正在冀州一邊向北走,一邊不斷地集結著大軍。
僅是今日晨起時,兵部呈上的軍報顯示,中山郡王已集結到了七路、三十八個州縣的三十萬大軍。
中山王此去,誓要一戰徹底打垮、打服東古人。
隻要此戰目標達成,外強中幹的大梁王朝,才有可能不被異族勢力所蠶食。
隻有中山王此戰大獲全勝,風雨飄搖的大梁王朝,才能在趙家人的手中繼續延續、傳承下去。
作為一國之君、作為高高在上的皇帝。
趙喆不傻,也不是一個真正的昏君。
通過昭烈寺的密報、皇城司的密呈。
他已清楚地意識到,這個百年的王朝,這個一百四十年的大梁,如今早已腐朽不堪。
上至朝中兩相和六部尚書,下至地方州縣的主官。
為了錢財、為了一己之力,許多人隨時都可能出賣這個國家的機密。
深知臣子已不可信,趙喆知道,如果任由東古間諜、尤其還是一個身份顯貴的東古王子繼續在中原活動下去。
那麼大梁的軍機、肖章的種種奇技,乃至於大梁許多地方的民情都會被東古人刺探、獲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怠。
敵知我之詳端,我不知敵之虛實。
一旦兩軍正麵開打,將隨時可能變成傾覆大梁的重要因素之一……
想明白、意識到這些。
看向趙維桓,趙喆問道:“東古的哪個王子潛伏於京城,肖元敬那小子可曾查得確知?”
“確切的尚不知。”接問,趙維桓答道:“但那小子昏迷之前,曾根據東古人最近的動向,做出過一個預判。他認為,可能是宗弼、宗溫、宗嗣三人中的某一個。”
“未曾親臨戰陣,便能將目標初定汪古截家三個最狡詐的孩子身上,看來這肖元敬還真是個奇才、怪才。”得答,趙喆先做讚許狀、輕輕地點了點頭。
旋即,他皺著眉頭道:“宗弼曾與你沙場相見,宗溫曾在燕雲被中山王生擒。他二人若是潛入中原,恐隨時敗露行藏。稍後,你速傳我密旨,將重點密查的目標,鎖定那個據傳隻有十九歲的汪古截宗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