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是要賣藥嗎?”
聽完肖章的方略,安子玉瞪大了雙眼:“對症下藥,售出不負責,這是醫者、藥房行當的規矩。商聖大人,您這是要打破醫藥行當的規矩,是會引來同行群攻的呀!”
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
每一個行當,都有著各自的規矩。
規矩出現的成因,是為了確保一個行業的良性延續、利益最大化。
安子玉很清楚,如果肖章的這些想法一旦付諸實施,醫藥行業必然會發生一場大地震。
首先打折診病這個套路,會讓許多坐館的醫者,因無法與藥場達成合作而接診量銳減。
接診量減少,就會讓很多名聲不顯、醫書不太強的醫者最終被bi入絕境。
賣出去的藥,快過期了、藥場回購。
肖章這個想法若成真,必然會大大地壓縮藥材商人的出貨量。
並會打壓其他自有配方的藥房,迫使他們有樣學樣、跟著一起回購。
加大藥房的經營成本同時,必然會擠垮很多本錢少的藥房。
到了最後一個策略,藥賣出去、還要管病患用藥後的反應,還要幫不適症的出錢找醫者。
若肖章這個想法得以踐行,那麼新藥場建成之後,成藥賣到哪裏、哪裏的醫者和成藥商就會被打垮一大批。
大梁醫藥行業的行規,講的是給人留路、醫德濟世,懸壺施恩、不計回報。
安子玉的認知裏,將肖章這些想法綜合到一起,就是一個主題:一家獨大、入行既稱霸。
兩個人,兩個不同時代的思想,注定在所謂行規這件事兒上截然相反。
肖章自己的想法則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因為如今的肖章,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攬月樓後廚的管庫。
如今的肖章,通過麻辣燙、南北二巷,通過查抄蔡祝兩人的府邸,變成了大梁京城裏可以排到前十的富豪。
在沒錢的時候,肖章會想著如何要個好人緣,如何借助人際關係逐步把事業做大、做強。
當有錢、有了足夠多的錢以後。
肖章想的是如何將關乎民生的所有行業,全部抓過來、自己做。
同樣是做大做強,但大梁境內大多數的商人,都沒有企業家責任感、不存在社會使命感。
絕大多數的商人,此時在賺錢這事兒上,想的是如何越賺越多、怎樣早日富甲天下。
對身邊人、對尋常百姓毫無感恩與回饋的心思。
一個企業家,如果沒有社會使命感。
就算他個人的富甲天下,那也注定是一個為富不仁的家夥。
一個企業家的成功,不應該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應該帶著一群人、一大群人成功。
帶動更多人共同致富,帶著過上好生活的人才是強人、才是高人。
沒有企業家的責任感,就算他富可敵國,注定也隻能是一個守財奴,也隻能是一個靠壓榨、盤剝更多人的資本家。
注定還隻能是一個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狠人、惡人。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