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沒有推脫,道:“多謝陛下!”不是臉皮厚,確實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讓自己入仙門的機會。
激動地接過丹爐,正準備細看。忽然腦海中接受到一條提示:
‘發現隱藏內容,提示消耗10點信奉值’
果然,伯陽真人留下的東西不是凡物。這丹爐隱藏的東西必然和伯陽真人借以成仙的煉丹術相關。李玉已經幻想著,自己也能練成仙丹,過上朝飲北海、暮棲蒼梧的神仙生活。
耗費10點信奉值,獲取提示。
‘提示:在丹爐外壁五處雲紋,按照方位輸入五行靈火,即可激活丹爐’
原來玩物一般的小丹爐,居然是伯陽真人遺留的一座能變化大小的真正丹爐。
但是李玉很無奈。自己目前隻是肉體凡胎,仙道的門都未入,哪裏來的五行靈火。手握寶物,卻無法使用,真讓人無奈。
隻好收起丹爐,與敖元閑話。
說起醫術時,李玉發現這敖元對醫術知之甚多。龍族壽元長久,見識淵博,這敖元自然也不例外。何況,久病成醫,敖元自述為了治病,他翻閱過許多醫書,包括送給自己的伯陽醫經。
李玉抓住機會,用話頭引著敖元講解醫術,自己翻著伯陽醫經對照。敖元也毫不藏私,知無不言。
一番下來,李玉收獲良多。
之後每天央著敖元講解醫術,不覺時間飛快,轉眼就過了二十餘日。
一來李玉求仙心切,不願在此蹉跎;二來敖元畢竟隻是翻閱過醫術,知之有限,二十餘日已經講完;三來醫術一途,知易行難,必須施行才能有進益。故而李玉便告辭要離去。
強留不住,敖元隻得領著青須,親自將李玉送出。
鳳鳴山龍王廟,旁邊原本渾濁不堪的水潭果然已經變得清澈碧綠,流出的溪水也清可見底。
李玉拜別道:“多謝陛下盛情款待,又得贈醫經丹爐。貧道叨擾多日,今日拜別。”
敖元道:“本想留道長住幾年,怎奈道長求仙心切,隻得就此分別了。道長今後,但有用得著的地方,萬勿客氣,隨時來做尋寡人。”
李玉道:“多謝陛下。”取出貼身藏著的避水珠,說道:“既已出了水府,此避水寶珠請陛下收回。”
敖元深深看了避水珠一眼,說道:“道長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前者醫經丹爐皆是伯陽真人遺留之物,寡人不過借花獻佛。這避水珠便贈予道長,聊作謝禮。我宮中具為水族,留之無用,反而道長四方雲遊,難免有用。道長勿要推辭。”
李玉感覺臉上火辣辣的。三件東西,如果一起送給自己,還好說。如今這般,分三次送,一次比一次貴重,即便想要也十分不好意思。
李玉堅辭不受,敖元定要送出。一番糾纏,到底是李玉拒意不堅,順勢收下了。
“貧道告辭!”李玉悠然踏上了繼續雲遊之路。
見李玉走遠,青須道:“陛下,避水珠咱們宮中也隻有一顆,如今……”
敖元歎口氣道:“我自知道避水珠貴重,但救命之恩難報啊!”
李玉一路上日行夜宿,鑽研醫術,一日不輟。行了十餘日,到了吉州地界,隻覺得熱氣升騰、濕熱難耐。
中午時分,行到一個小村莊,日頭毒辣,口中焦渴,難以行路,便進村求水避暑。
進得村中,四下查看,卻杳無人煙,寂靜非常。
正準備敲一戶人家的柴門,忽聽背後一個老人聲音道:“外來的道人,趕緊走吧。不要久留。”
李玉一驚,回頭隻見背後不遠處一座茅屋內,一個白發散亂的老人在破窗口對自己說話。場景有點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