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尾聲(1 / 2)

大青三十四年,襄陽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陷入既無力固守,又沒有援兵的絕境

大青三十五年二月,襄陽唱響了它最後的悲歌元軍將領阿裏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降元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感到孤立無援,遂舉城投降元朝城破之時,郭靖父子與全家在城頭與元軍大戰,郭氏父子擊殺元兵過千人,後為弩兵亂箭射殺,屍體燒盡後,從中得箭頭整整五十斤以上郭破虜之妻史紅梅義守城頭,給回回炮的炮石活活擊殺,屍骨無存得知郭靖死訊後,秦南琴與藤原紫芸相繼引火**,至此,襄樊戰役宣告結束

大青三十六年十二月,元軍亡宋之心畢見,宋國向青國求救,至人帝拒絕宋度宗下詔令天下勤王李庭芝先響應,遣兵人衛京師,以激勵各地軍帥

大青三十七年,宋國再度請青國出兵,青至人帝要求割讓巴蜀之地,宋同意,但青軍占領巴蜀之後,並沒有出兵七月,元軍圍困揚州,但李庭芝死守,揚州難下

大青三十八年,南宋皇帝向青國要求避難,青國同意同年,秀山娘娘郭襄出家峨嵋山為道,開創峨嵋劍派五月,趙星在宋國臣子的促擁下即位於福州,改元景炎,冊淑妃楊氏為太後,一同聽政,授陳宜中為左丞相兼都督,並遙授李庭芝為右丞相,召他返回朝廷,共圖抗元複宋之事,李庭芝欣然從命臨行前,他委托朱煥堅守揚州,然後與薑才率兵五千向福州趕來,但當行至泰州,阿術領兵追蹤而來,並將泰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不久,守衛揚州的朱煥也投降了元朝,當時薑才疽於脅,無法出戰,偏將孫貴、胡惟孝等隨即打開泰州城門出降李庭芝聞聽此變,知道事已不可為,遂投蓮池自殺,但水淺不得死,後被叛軍所執,押回揚州而薑才臥病在床,被都統曹國安所執,獻給了元軍隨後一並殺之

大青四十年,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挾擁廣王流亡政權到達崖山著名的涯山海戰暴此戰中,宋軍實力占有上風,主將是張世傑、蘇劉義等,擁官屬、民兵猶計二十萬、戰船一千餘艘,其中大船為多

大青四十一年年正月六日,張弘範兵潮陽十三日,師次崖山,在崖山之南海上與殘宋對峙二十二日,李恒自廣州以兵來會,雄峙於崖山之北兩路元軍一南一北,對崖山形成夾擊之勢進攻崖山的元軍,水軍約一萬多人,步軍約萬人,有大小船隻三百餘艘宋軍與元軍水戰,元軍戰而無功,決定采取困守戰術張弘範派兵切斷宋之飲水通路汲道既斷,殘宋政權即為饑渴侵逼,兵茹幹糧十餘日,渴甚,下掬海水飲之,海鹹,飲即嘔泄,兵大困二月五日,元軍決定向流亡政權起總攻六日,宋元崖山決戰正式打響元軍進攻的樂聲響起之時,宋軍誤以元軍就食,防備少懈突然元軍臨陣,南北受敵,兵士均疲不能戰舟師直逼宋陣張世傑見大勢已去,率領精兵退保中軍宋軍大潰,元軍乘勢進攻中軍這時,天色已晚,風雨交作,昏露四塞,咫尺不辨,宋師部伍大亂陸秀夫見事已不可為,遂將舟中寶物悉沉於海,盛裝朝服,仗劍逼妻子蹈海自盡然後,陸秀夫奔至帝所乘之舟,遂抱投海而死後宮諸臣亦多蹈海從死,溺者數萬元軍遂舉火燒船張世傑與蘇劉義砍斷維纜,挾鬥艦十八艘奪港而逃元軍焚溺之餘,尚得戰艦八百餘艘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元軍從浮屍上搜集寶物,遇一身著黃衣的小屍,身負詔璽,取呈張弘範,方知帝已死宮室璽符印章盡為元軍所獲

大青四十一年二月,大青聞之宋元大戰之後,向元朝索要楊太後,元朝無人三月,青東海海軍向元朝水軍宣戰,第二次涯山海戰暴此戰,以知四少的北海艦隊為主,老將知四少為他的海軍生涯劃下了完美的句號,元軍水軍盡沒,南方一切通海港口相繼失落七月,青軍陸上集中五十萬大軍,在大軍之下,青元簽定下了“青元海口條約”第一,元朝不得私自建立大型海船,不得建立過五百艘以上的水軍第二條,南方宋國的一切港口歸於大青,元朝庭不得向各港口的青國商人征任何稅收,大青有權在各地港口駐不過五千的軍隊第三條,元朝庭向大青開放北方港口,元朝要向大青出售最惠國待遇,隻能征收大青承認允許的稅收第四條,元朝承認高麗為大青屬國,大青有權在高麗行使任何權力,包括軍事行動,但大青保證,不會向元朝領土進範第五條,元朝庭放棄烏思藏等地,並且同樣放棄四大汗國,青國向四大汗國進攻,元朝庭不能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