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連發新製(1 / 3)

禦書房中,衣罩龍袍的我這回可是真的有了帝王之氣。

今天登基第三天,在公布新製之前我先要詢問幾位掌著一地軍政大權的重要人物。

他們分別是三申國公鄧鎮嗣,他乃衛國公鄧愈之子,繼父爵改為申國公,鎮四……平西候沐春,乃平西候沐英之長子,繼父爵,鎮雲南。信國公湯鼎,乃信國公湯和之子,繼父爵,鎮廣西,大將顧成鎮貴陽,大將何福鎮福州,大將陳暉鎮杭州。

“朕今夜請諸位來實有一大事相詢,我朝內憂外患,革製必須提上日程了,帖木兒大軍已虎視眈眈,但他近期是仍在遠征印度,無力東顧,在此形勢下,朕要軍政大革新,打天下難,坐天下更難,各總督府大都無有合適之人選,暫時由原大員兼領,半年之內朕會精選一批治國之士專事政務,你們都是百戰之勇將,朕要讓你們在沙場立功,建不世之勳,軍務府製的推行是事在必行的,這是具體議案,你們可先過目,朕隻要你們表示決心,按照朕的意圖行事,誰辦不到可即可提出。”

劉瓊成了我如今的文侍,他將早已準備好的軍務府詳細的提案,分發給他們六人。

在昨天‘十三總督府’的公布已經讓群臣們小小驚了一把了,必竟以前是三十布政司和這變化不太大,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

眾人看後都變了顏色,但大體上還能接受,因為我的話已經放下了,隻讓他們表示服從的決心,誰要不同意可即時提出。

最終沒人有異議。誰也不想捋我的虎須,我知他們有人心內並不讚同此議。笑了笑我又道:“一年之後你們看效果,現在你們必須無條件無怨言地一心執行朕的方案,你們既都表了態,就要全力執行,誰若陽奉陰違,朕絕不留情,因為朕已經給過你們反對地機會了,現在再重申一遍。有異的還可以提出來。這是最後了次機會,你們再表示一次吧。”

在我強勢的迫力下,六個人全數通過,我笑著點點頭,道:“三五年之後,你們就可領兵隨朕遠征了,回去後你們要勤練軍兵,老弱病殘者一律退役。重征新兵,一切的軍事行動都會由軍務府統一調派,你們隻須把最準確的各地軍情送回就行了,政務方麵不勞你們操心,朕自有安排,已現今的國庫儲備養你們三五年不成問題,但不要讓朕查到你們苛扣軍響。帶頭腐敗貪婪,否則不論你官有多大,功有多高,也難逃滅族之災。記著一定要做到愛民如子,嚴於律已。憑著你們在軍中的作為,朕會一步步嘉獎你們,天下十三督軍衛,每衛十萬人,不可多不可少,另外建立兩萬人的預備衛,隨時填充缺員,預備衛缺員就征新兵。三五年之後就是第二步軍製實施,總體方略是‘以戰養軍’,自力更生,現在言來尚早,對半年一調崗地方案是不想你們建立自已地派係而種下將來的內亂根苗,每到一地你們隻須執行軍部製定的發展方略就可以了,有能無能就看你們的執行力度了。朕對你的期望很高,別讓朕失望。”

六人同聲應諾,這刻給我一番話講的都來了精神,似乎都期待著三五年之後的第二階段。

‘以戰養軍’肯定是靠戰爭來獲取軍隊所需的一切了。

次日地朝議,眾說紛紜,但這六個給我提前說服的軍政要員一致通過了我的提議,加上齊泰,黃子澄,沈重孝,張昊等幾位尚書的同過,新的革製順利推出。

在百官群聚的乾清大殿上,我要發表了一番演講進行一番新的任命。

“朕銳意革新,排除一切阻難,望諸位愛卿全權鼎助,齊力一心,振興大明偉業指日可待,現在朕宣布幾項重大決策,第一,取消原有地禦史台,凡是兼有禦史之職者自動免去此職,建立總監督府,各地設立分監府,以前的錦衣衛全部改為監督,監督總使由原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出任,該府的責任是監督政,軍兩界的官員行政作風,所以諸位要一改以前的某些不良作風,以後一定要記著勤政愛民,把給抓到你地把柄,否則朕絕不容情,誰是大貪,是小貪朕都清楚的知道,你們回去後知道該怎麼做,別等人告到朕這裏,那時就遲了,刑部會替朕和你們說話的,第二,成立新機構‘工業司’,主要建立大型礦產開發基地,冶鐵冶鋼基地,火藥製造基地,同樣可以鼓勵民間建立這些產業,朝庭會對這些產業免一年賦稅,工業司總長由陶巨方出任,副總長由左世常出任。第三,建立‘軍械司’,專職研造新型戰備,由原工部尚書張昊出任該司總長,免去其尚書一職,封政務府學士。鑒於目前的兵亂,大家不要著慌,西北邊境原藍玉一黨如今盡數全誅,唯一同謀原吏部尚書詹徽逃走,仍在緝拿中,西北防務統歸西安府節製,暫由開國公常升這位督軍大人兼領吧,我大明西邊防區沉兵已足二十萬,在軍改之後會銳至十萬,讓老弱病殘退役,戶部一定要安頓後退役兵員的問題,在工業司和軍械司新建之初會大量征收勞役,可讓他們去就職,不能不給百姓吃飯,若是有退役的軍兵喂不飯肚子喊冤,你這個尚書就不用幹了。對於北邊的燕王之亂,朕會在近期派出一萬親衛去幫他們,讓燕王和幫著他的蒙人看看大明火器和火炮的威力,三月之內,他若還能扛住朕的進功,這個皇帝朕就讓給他來坐好了。”

群臣聞聽此言無不色變,但看著我一臉的自信也不由信了幾分,一想到連龐斑這天下第一高手都殺我不死,可見我的厲害,更曾聽說過淩遠山在洞庭運用火器殺的蒙賊全軍覆沒的事。所以好多人都信了一大半了。

我繼續道:“第四,建立政務學院和軍事學院。一文一武,凡經考核入選者,將來都可進入朝庭為國出力,量才而用,絕不埋沒,文院由方孝孺出任院長,武院暫時禮聘威武王虛若無出任,虛字老王爺實是我大明之柱國無老。領軍一代巨匠。能得他敬業,實是我大明軍官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