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團結協作體現品德
同甘共苦,團結協作是人類美好的品德,也是一種理想的境界。然而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古語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國曆史上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做法,給後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能共同歡樂但不能共同患難的現象,存在著很多有功就搶、有過就推、有樂就享、有難就躲的人。俗話說:“同船過渡百年修。”人生在世也不過是短短的幾十年時光,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享生活才是最有意義的。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當我們踏入工作崗位,麵臨的就是同事之間的競爭。競爭的結果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優秀;另一種是你不適應這種競爭,最終被淘汰出局。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也許對公司的一切都一無所知,這就需要你去發現,你去了解周圍的同事。同時,周圍的人們也在注視著你,這是肯定的,要想立足,首先就是要用競爭的姿態去適應工作環境。但是,不要因為競爭而忘記與別人的團結協作。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榮譽和成功聯係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無視別人,就很難在職場立足,因此,不要感歎上司、同事和下屬度量的狹小!在享受榮耀的同時,不要忽略別人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成功中總有自己奉獻的一份力量,而如果你卻傻乎乎地獨自抱著榮耀不放,別人當然不會為他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美國有個家庭日用品公司,幾年來生產發展迅速,利潤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這是因為公司建立了利潤分享製度,把每年所賺的利潤,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給每一個員工,這就是說,公司賺得越多,員工也就分得越多;員工明白了“水漲船高”的道理,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積極生產自不用說,還隨時隨地地檢查出產品的缺點與毛病,主動加以改進和創新。
職場的黃金原則就是要與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難共當。當你在職場上小有成就時,當然值得慶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是集體的功勞,離不開同事的幫助,那你就不能獨占功勞,否則其他同事會覺得你搶奪了他們的功勞。
一位雜誌的主編平時在單位裏上上下下關係都不錯,而且他還很有才氣,工作之餘經常寫點東西。有一次,他主編的雜誌在一次評選中獲了大獎,他感到榮耀無比,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事們當然也向他祝賀。但過了一個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發現單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屬下,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意不去,並處處回避他。
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主編的貢獻當然很大,但這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應該分享這份榮譽,而現在自己“獨享榮耀”,當然會使其他的同事內心不舒服。
雖然上帝給了我們兩隻手一張嘴,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嘴而不喜歡動手。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高談闊論的人。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麼的出眾,如果能按他說的計劃實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這些人滔滔不絕,在自己空想的領域裏如癡如醉,然而,在旁人看來,那是多麼的可笑和愚蠢啊。
所以,當我們在職場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一定不能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會為自己的職場關係帶來危險。當我們獲得榮譽後,應該學會與其他同事分享,正確對待榮譽的方法是:與他人分享、感謝他人、謙虛謹慎。
在職業生涯中,最圓滑的處世之道就是:當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有了成就時,千萬記得不要獨自享受。要讓自己擁有團隊意識,摒棄“自視清高”的作風,換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職業意識。隻要注意到這一點,我們獲得的榮耀就會助自己更上一層樓,人際關係也將更進一步。
歌德曾經說過:能分享他人痛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快樂的,是神。如果我們懂得了分享,那生命的價值就在分享過程中得到了升華。有人說堆金積玉隻不過是棺材裏帶不去的泥沙瓦礫,愛恨情仇隻不過是水裏撈不出的月亮,霧裏看不清的醉花,風裏停不住地彩雲。我們又何必死死地困在其中?不如把這一切都去分享,分享給朋友,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
心靈小貼士:
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那麼就有了兩份快樂;一個人的痛苦,如果兩個人分擔,那麼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學會分享,我們的心胸會變得更寬廣;學會分享,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