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遠離陷阱,好好活著 要有勇氣拒絕誘惑
孔子說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即為:“吃粗糧飲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在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對於我就像浮雲一般。”
物欲橫流的時代,向人們展示了太多的誘惑,越是在這種誘惑中行去,越要保持一份清醒的淡泊。能在這種平淡中陶冶自己,是需要一定的良好心態的。在淡泊中尋找自己,在紛亂的滾滾紅塵中,學會拒絕誘惑。
一條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點危險。怎樣才能嚐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呢?”“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不能並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不去吃它。”“可他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小魚說。“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出的代價是整個生命。你知道嗎,它裏麵裹著一隻釣鉤?”
“要判斷裏麵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麼樣的原則呢?”小魚問。“那原則就是你剛才說的。”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裏麵。”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誘惑,手握大權是誘惑,獲取暴利是誘惑,愜意享受是誘惑,痛快玩耍也是誘惑。
諸如上述妄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金錢、名利的,他們可曾想到,這種追求不過是物質生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表現,這樣的生活就如一杯白開水,毫無意義可言。貪圖玩樂享受之流又何嚐不是庸庸無名之鼠輩?
陶淵明辭棄官職,居住在一個寧靜的村莊,因此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周敦頤拒絕官場腐敗,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潔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的佳話。他們都學會了拒絕名利與金錢的誘惑,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孔子在教育學生對待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係時,總是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質享受方麵,則不宜要求太高太多,他認為物質享受方麵要求多了,相反地會妨礙精神境界的提高。
孔子說:“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末足與議也。”他認為一個人總以吃穿不好為恥,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質享受方麵,那就很難談得上樹立遠大的理想了。
他讚揚學生顏淵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孔子看來,顏淵是個有誌向的學生,他的心思都集中在學道與守道上麵,而不去計較個人生活的困難。
讓我們學會拒絕誘惑,以便更好地生活。
讓我們學會拒絕誘惑,讓生命更有意義。
讓我們學會拒絕誘惑,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心靈小貼士:
一個有大誌,有遠大抱負的人,不應迷戀和陶醉於眼前的物質享受,更不能為了追求一時享樂而去貪圖不義之財,從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