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把握人生輸贏 成時思敗治時思亂(1 / 1)

第九章把握人生輸贏 成時思敗治時思亂

在得意時要想到失意,在晴天時也要帶著雨傘,在運氣好時要想到倒黴之事,這樣才能一生順達。

世上最可怕的危險來自躺在成功的溫床上高枕無憂。在事業進入一帆風順、大功告成之後,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成功時,要保持一種寧靜致遠、勇往直前的精神。寧靜致遠是人類生存的最佳狀態,隻有在寧靜致遠的狀態中,人才能真正確定自己的存在。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必然能穩得了自己的心神。

人總有不順之時,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但是,隻要能夠早作準備,一切都會化為平安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得意時要想到失意,在晴天時也要帶著雨傘,在運氣好時要想到倒黴之事,這樣才能一生順達。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葛魯夫以“唯有偏執才能生存”的言論聞名於世。葛魯夫總有一種危機感,這種感覺使他能夠預見到危險並提前一步采取行動,帶領英特爾成功地完成三次戰略轉移。在他領導下,英特爾一步步走向輝煌。

英特爾第一次戰略轉移發生在1985年。70年代初,英特爾的存儲器幾乎擁有90%的市場占有率,而到了1985年前後,下降至兩成以下。公司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公司40%的營業額與100%的利潤都來自微處理器,但80%以上的研發費用卻花在存儲器上。勿庸置疑,英特爾出現了嚴重的策略失調。

葛魯夫力排眾議,堅決地砍掉了存儲器生產而把微處理器作為新的生產重點。到了1992年,微處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超過了當年曾在存儲器業務中打敗自己的日本半導體公司。

英特爾第二次戰略轉移是在1991年。這時全球通訊產業正悄悄地發起一場革命,各種線上服務業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個人電腦的多媒體風潮也正方興未艾。在第二次轉型過程中,葛魯夫就在1991年的公司股東大會上,以個人電腦表演影像溝通,當場與散居世界各地的人進行視訊會議,讓所有員工體驗個人電腦在通訊與圖形影像處理能力上的進步,以了解公司轉型的必要性。

英特爾第三次戰略轉移發生於1997年。計算機製造商和軟件公司(尤其是微軟)開發的新功能和程序要求更加強大的計算機功能,英特爾就不斷生產出新的芯片滿足需求。英特爾用其利潤再投資開發生產新的芯片,為進入下一個周期做好準備。看上去這個循環完美無缺,可一旦這個趨勢停止,人們不去購買擁有更多功能的芯片,就沒有資金開發下一輪的新產品。 葛魯夫意識到把生產建立在別人為其創造的需求上無異於自殺,於是在1997年前後他又邁出了激進的一步,要把英特爾由產品的供應商轉變為世界領袖和主導潮流的公司。 為了向新世紀進行生死攸關的戰略轉移,早在五年前,葛魯夫就已經實行了看似與製造芯片無關的一係列計劃。他投資於與微處理器沒有多少關聯的項目,卻促進了市場的發展。

葛魯夫說:“穿越戰略轉折點為我們設下的死亡之穀,是一個企業組織必須經曆的最大磨難。”然而葛魯夫成功地帶領英特爾公司度過了多次這樣的磨難。他曾經說:“在這個行業裏,我有一個規則:要想預見今後十年會發生什麼,就要回顧過去十年中發生的事情。”過去的十年中,葛魯夫把英特爾變成了也許是技術世界中最為自力更生的公司,在這一過程中,他給英特爾打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這是長治久安的法寶。我們要用變化的觀點分析形勢,好與壞,順與逆,在一定條件下都會向自己的反麵轉化。成功的時候要想到將會帶來的危險,隻有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才是成功之源。

世上沒有長盛不衰的時運,也沒有始終不順的逆境,成功與失敗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麵對無情的客觀辯證規律,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與進取的精神,我們追求的事業就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