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學會停步歇腳 給自己放個假
很多人忙於事業,忙於掙錢,沒有時間關愛自己,倒下後才感歎:忙得不顧命。
很多人整日忙忙碌碌,如同拚命三郎,是為了生活過得更好些。但是,高質量的生活應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如果我們願意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的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多彩。
還有更多的人為了事業疲於奔命。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過大,從而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症狀,這樣就潛伏著“過勞死”的危險。如今,瘋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這種不尊重健康的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如此。 2005年4月10日,陳逸飛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華山醫院去世,享年59歲,這位廣受讚譽的“視覺藝術家”,因為勞累而在離60歲還有4天的時候就結束了生命。陳逸飛廣泛涉足電影、時裝、環境、建築、傳媒出版、模特經紀、時尚家居等多種領域,他太有才華了。但是,陳逸飛的去世是因為他玩命地工作,是因為一直沒有停下來的蒸蒸日上的事業,雖然他已經擁有幾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有顯赫的名聲。
陳逸飛的去世,似乎不僅僅是給那些才華橫溢的藝術界的人士以提醒,也是給常年辛苦地工作的企業老板們以警示:“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雖然老生常談,卻是傳世名言。 我們隻要稍微回顧一下,就會發現很多人的去世都讓人遺憾:2004年11月7日晚,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38歲;2004年4月8日,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跳驟停在京突然辭世,終年54歲;2004年3月4日,52歲的大中電器總經理胡凱因心髒病突發逝世;2002年,青島啤酒老總彭作義遊泳時突發心肌梗塞意外去世……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企業家,都是一手創立或者帶領著令全球關注的企業的領袖。
王均瑤英年早逝後,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聞知消息,立即發去唁電表示哀悼,同時也要集團公司的幹部職工要健康工作。能工作還要會休息,這是南存輝一貫的原則。他經常說,一個人每天隻有6個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間,工作時間長了沒有效果。他主張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不主張打疲勞戰,能站著開的會,不坐著開,能在桌邊開的,不在會議室裏開,能寫便條的,不下文件。南存輝不提倡主管天天加班,天天熬夜,搞得心髒病複發,而部下天天在KTV唱《明天會更好》,有本事的主管應該是把事情交給部下去做,而自己卻是輕鬆的。
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必須吃好、睡好、玩好,身心的輕鬆愉快才是最好的休息。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應該知道在什麼時候放下工作輕鬆一會兒,在緊張的工作中鬆弛自己的神經。 IBM公司的總裁湯瑪士·華生,原本就患心髒病,有一次舊病複發,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我怎麼會有時間呢?”華生一聽說醫生建議要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啊!每天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去裁決,沒有我的話……”
“我們出去走走吧!”醫生沒有和他多說,親自開車邀他出去逛逛。不久,他們就來到近郊的一處墓地。
“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地躺在這兒。”醫生指著一個個墳墓。
“沒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還是會有別人接著來做的。你死後,公司仍然還會照常運作,不會就此關門大吉。” 華生站在那兒沉默不語。
第二天,這位在美國商場上炙手可熱的總裁就向IBM董事會遞上辭呈,並接受治療,出院後又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沒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舉世聞名的大公司。
我們要對自己的企業負責,對自己的家庭負責,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很多人忙於事業,忙於掙錢,沒有時間關愛自己,倒下後才發出感歎:忙得不顧命。為何不給自己放個假,好好享受生命呢?
劉歡有一首歌唱道:“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不可能所有事一天做完。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給自己一點時間……”越是忙碌,越應該鬆弛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