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十方幻魔道(2 / 2)

牛太煌機關算盡,枉為他人做嫁衣之舉暫且不提,就從此事也能看出浮屠對袁無極的重視,竟舍得以《八九玄功》這樣的大神通做餌。

創造十方魔道的那位神魔,一心要開創魔道紀元,讓同為天道正宗的魔道不受道門和浮屠排擠,窮盡無數心力才創出這部十方幻魔道,為的就是給魔道修士一個也能千變萬化,不輸道浮的機會。

道門有三元道尊,浮屠有釋迦二聖,這五位祖師乃是先天聖人,天地間最原始的五太之氣化生,創造一門變化之道自然是輕而易舉,手到擒來。縱觀其餘妖、魔、鬼、怪、精、靈等等一應之屬,也隻有妖族出了個太古妖皇,魔道出了大自在天魔主和閻魔天子,以及鬼道出了中央鬼帝,可惜這些人盡都破空飛升遁破大千而去,流傳的道法神通都沒有關於變化之道的法門。

十方幻魔道沒有四九元功和八九玄功鍛煉肉身、提純血氣和鞏固經絡骨骼的妙用,也沒有戰鬥之時加持威力的能力,它所有的力量都凝聚於一點,那就是變化。

道、法、術三者,乃是逐級衍生,道衍萬法、法演諸術,便似參天大樹一般枝繁葉茂,然則歸根結底還是從一粒種子生發,根須探入大地深處汲取養分,這才茁壯軀幹,進而抽枝發葉。

現如今的修行道,一般所謂的變化之術,幾乎都停留在術這個層麵,而這些變化之術有個共同的名稱,那就是障眼法。

障眼法其實簡單,不過是從感官上懵逼旁人的直覺,將幻化而出的形態展現出來,依照障眼法的精妙程度,增加不被看穿的幾率。

不過障眼法隻能釋放幻象,舉凡修煉精神道和幻術流派的修士,他們製造的幻想真實程度還在普通的障眼法之上,自然也就不屑於修煉,隻有求之不得的修士才會將之奉為瑰寶。

幻本身就是不真實之意,故而障眼法不能改變施法者的形體,更不可能像四九元功或者八九玄功那樣,從本質上將施法者改形換貌,達到變石既為石,變木既為木的程度。

假設拿波丸修行有成,將八九玄功第一重練成,他若是變成沈彥秋的模樣,不僅容貌體型一般無二,就連氣息和法力波動都能模擬出來,想要看破他的變化,除非是動手之時不能施展沈彥秋的功法,被人識破,否則縱然是方天震這等最為親近之人也難以察覺。

當然,若是換做哀無心和淩懷栩等自然就另當別論,元神高手與道合真,不是同級別的高手施展變化,根本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十方幻魔道也有個幻字,但這個幻字的含義卻不是虛妄,而且禦假成真、以假亂真之意,一切自無中有,有和無本身就沒有真正的區分。十方幻魔道的法訣中有這麼一段:

一法為諸法本相,一念是念念真宗。

一法持而諸法生,一念動則念念起。

凡持法動念,既無中生有,有無相生,遂衍二三,六六九九,自一而始。以一為道出,即道其出,其出既出,既成定法,法定其性。

而三元道尊中的太上太元道尊,也曾說過,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至理。可見凡世間一切種種,盡在這有無二字之內。

創造十方魔道的神魔,不知生於鴻蒙還是天地開辟之後,然則十方幻魔道的這段法訣,確有借鑒道門真意的意思。而且魔道修行駁雜,不拘何門何派各家各路隻要有助益之處,便能吸取過來,大有博眾家之長補己之短之意。

在南極冰川之時,珍珠乃兮以天生魅惑的幻術控製沈彥秋三人,沈彥秋能瞬間醒悟過來脫離幻術影響,並不是因為他的境界高出一重,而是十方幻魔道作為魔道變化之法的集大成之作,克製幻術神通自然不在話下。

沈彥秋幻魔道初學乍練,自然說不上純熟二字,亦做不到克製之法,不過有十方魔道的總綱梳理,即便做不到克製也能與之持平,自然就不受其影響了。

他又花費了許多心思,將幻魔道好生感悟了一番,此時將幻魔道的法力展開裹住劍光,從下麵便隻能瞧見白雲悠悠,便連一絲劍光的蹤跡也沒有。

如此飛行一晝夜,便趕了十萬裏開外出去,早離了南海邊境,飛入南疆群山上空。